"君马黄":你的马是黄色的,
"我马白":我的马是白色的。
"马色虽不同":马的颜色虽然不同,
# 色:颜色。
"人心本无隔":但人心本是没有什么相隔的。
# 隔:相隔。
"共作游冶盘":我们一起来游乐玩耍,
# 共作游冶盘:谓一起游乐。游冶,游荡娱乐。盘,也游乐义。游冶盘:盘游娱乐。《尚书·五子之歌》:“(太康)乃盘游无度。”
"双行洛阳陌":双双行驰在洛阳的街头巷陌。
# 洛阳陌:洛阳大道。陌,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长剑既照曜":我们都腰挎明闪闪的宝剑,
# 长剑既照曜:“长剑”句:谓长剑明光闪闪。曜(yào),照耀;炫耀。《尸子》卷上:“五色照曜,乘土而王。”
"高冠何赩赫":戴着修饰鲜丽的高高的帽子。
# 赩赫:赤色光耀貌。
"各有千金裘":都各自拥有千金裘,
# 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裘。
"俱为五侯客":都是五侯的门客。
# 五侯客:河平二年,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王商等五位为侯,世称五侯。
"猛虎落陷阱":即使是猛虎,有时候也会不小心落在陷阱里面,
"壮夫时屈厄":壮士有时也会陷于危难之中。
# 屈厄:困窘。
"相知在急难":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有在急难中才能深厚,才能成为相知,
# 急难:指兄弟相救于危难之中。
"独好亦何益":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 亦:一作“知”。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以比兴开篇,借“君马黄,我马白”引出“人心本无隔”,为“相知在急难”铺垫;继而描绘双方显达时“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的同游同乐、同享富贵之景;最终以“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点明主旨,强调朋友相交的珍贵在于急难相扶,抒发对患难真情的推崇,阐明人际交往中无论贵贱、当重急难相助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比兴:开篇“君马黄,我马白”,以马色不同起兴,引出“人心本无隔”,为后文表达友情作铺垫。象征:“长剑”“高冠”“千金裘”等描写,象征着人物的显赫身份和超凡精神世界。比喻:“猛虎落陷阱”一句,将友人的不幸遭遇比作猛虎落入陷阱,形象地表现出壮士落难时的困境。对比:诗中先描绘双方显达时的同游同乐,与后文友人落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患难与共的珍贵友情。
3. 分段赏析
《君马黄》以乐府旧题开篇,前四句以“君马黄,我马白”起兴,通过马色对比反衬“人心本无隔”的纯真友情,为后文“相知在急难”铺垫。中间六句铺陈“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的显达之景,以“长剑”“高冠”“千金裘”等意象渲染人物显赫地位,暗喻李白与杜甫初逢洛阳时的意气相投。末四句笔锋陡转,以“猛虎落陷阱”比喻友人落难,借“相知在急难”直点主旨,强调患难与共的珍贵,最后以“独好亦何益”反问收束,余韵悠长。全诗结构跌宕,先扬后抑,将李白豪爽不羁的风格与对真挚友情的推崇熔铸一体,既保留乐府民歌的明快活泼,又注入诗人特有的豪迈与哲思。
4. 作品点评
《君马黄》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作品,以汉乐府旧题抒盛唐友情观。诗中“相知在急难”一句直抵人心,成为千古传诵的友情宣言,强调真正的知己贵在急难相助,突破了世俗对显贵交游的追逐。全诗以马色起兴,通过“黄白”对照隐喻人心无猜,继而铺陈“双行洛阳陌”的豪壮与“千金裘”“五侯客”的显赫,与末段“猛虎落陷阱”的困境形成强烈反差,结构跌宕如高山深谷。语言上兼具民歌的明快与李白特有的豪放,格调清新而豪宕,明代高棣评其“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
# 此诗拟古辞而作,似责有人交友之不终者。
现代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詹福瑞
上一篇:唐·崔道融《寒食夜》
下一篇:唐·孟郊《济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