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ài
shàng

朝代:唐作者:郭震浏览量:1
sài
wài
chén
fēi
pín
nián
chū
wēi
shēng
suí
jiàn
xīn
xiàng
jīn
wēi
jiǔ
shù
rén
jiāng
lǎo
cháng
zhēng
féi
réng
wén
jiǔ
quán
jùn
shù
chóng
wéi

译文

塞外敌人的尘土飞扬,连年出兵武威。生死全凭手中剑,艰辛奔赴金微山。戍守多年将士渐老,远征战马瘦弱不堪。听说酒泉郡,已被敌军层层围困。

逐句剖析

"塞外虏尘飞":塞外敌人的尘土飞扬,

"频年出武威":连年出兵武威。

# 出武威:一作度碛西。

"死生随玉剑":生死全凭手中剑,

"辛苦向金微":艰辛奔赴金微山。

"久戍人将老":戍守多年将士渐老,

# 将:一作偏。

"长征马不肥":远征战马瘦弱不堪。

"仍闻酒泉郡":听说酒泉郡,

"已合数重围":已被敌军层层围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塞上》是唐代诗人郭震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边塞战事为题材,通过凝练的语言和写实笔法,描绘了将士戍边征战的艰辛与边疆局势的危急。首联“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点明战事频发、边防吃紧的背景;颔联“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展现将士以命相搏、深入险境的忠勇;颈联“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以“人老”“马瘦”的对比,暗含对长期戍边代价的反思;尾联“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以突发战局收束,强化了战争的紧迫感。全诗结构紧凑,意象质朴,体现了边塞生活的真实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郭震(656~713),唐代诗人。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咸亨进士,授通泉尉。神龙年间,历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金山道行军大总管。先天元年,为朔方军大总管,翌年六月,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其工诗能文,现存诗歌多为咏物诗,几乎都为托物言志之作,所作《宝剑篇》,为初唐七古名作。其诗语意豪迈,也善乐府短歌。《全唐诗》存其诗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首联以“虏尘飞”三字勾勒出边塞战火纷飞的动态画面,展现敌军侵扰的紧迫态势;“频年”二字则点明战争持续之久,暗示戍边将士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两句通过空间(塞外)与时间(频年)的双重铺陈,奠定了全诗苍凉悲壮的基调。“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颔联以“玉剑”象征将士的使命与荣誉,将生死与武器直接关联,凸显拼死征战的决绝;“金微”(阿尔泰山)作为征途终点,暗含路途艰险遥远。两句通过器物(剑)与地理(金微)的意象叠加,刻画出将士们义无反顾的悲壮形象。“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颈联以“久戍”与“长征”形成时空对仗,既写戍卒鬓发斑白的衰老,又写战马羸瘦的困顿。“人老”与“马肥”的对比,暗含后勤补给不足的深层批判,揭示战争对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尾联以“仍闻”转折,将视角从战场拉回战略要地酒泉,用“数重围”强化敌军围困的紧迫感。此句既呼应首联的“频年出征”,又以具体地名增强叙事真实感,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苦志苦词。谭云:马曰“真堪托生死”,剑曰“死生随玉剑”,摹写壮士本色,俱以“死”“生”二字连用为妙。若单云生存,便索然矣(“死生”句下)。钟云:末语怨。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周珽曰:忠心报国,不避死生辛苦;人衰马敝,常怀边思连绵。非深谙大体、蕴蓄大略者,不能言此廓清功业,所以为当时张燕公辈所推重也。陆时雍曰:语语清壮。周启琦曰:“久戍”、“长征”二语,是代公警句也。宜能驱邪灭怪。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郭代公诗每多讽刺,有合《风》《骚》。如此篇,曰“塞外”,则知警不在边防;曰“频年”,则知战争不息;曰“死生”,曰“久戍”,曰“长征”,曰“已合”,句句寓意含蓄,大得讽体。

《唐诗绪笺》

# 除“死生随玉剑”一语诞而不浃,其馀皆清安顾适,俗论不谓。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郭震《诗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郭震《子夜四时歌六首·春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