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虏尘飞":塞外敌人的尘土飞扬,
"频年出武威":连年出兵武威。
# 出武威:一作度碛西。
"死生随玉剑":生死全凭手中剑,
"辛苦向金微":艰辛奔赴金微山。
"久戍人将老":戍守多年将士渐老,
# 将:一作偏。
"长征马不肥":远征战马瘦弱不堪。
"仍闻酒泉郡":听说酒泉郡,
"已合数重围":已被敌军层层围困。
唐代诗人
郭震(656~713),唐代诗人。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咸亨进士,授通泉尉。神龙年间,历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金山道行军大总管。先天元年,为朔方军大总管,翌年六月,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其工诗能文,现存诗歌多为咏物诗,几乎都为托物言志之作,所作《宝剑篇》,为初唐七古名作。其诗语意豪迈,也善乐府短歌。《全唐诗》存其诗1卷。
1. 分段赏析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首联以“虏尘飞”三字勾勒出边塞战火纷飞的动态画面,展现敌军侵扰的紧迫态势;“频年”二字则点明战争持续之久,暗示戍边将士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两句通过空间(塞外)与时间(频年)的双重铺陈,奠定了全诗苍凉悲壮的基调。“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颔联以“玉剑”象征将士的使命与荣誉,将生死与武器直接关联,凸显拼死征战的决绝;“金微”(阿尔泰山)作为征途终点,暗含路途艰险遥远。两句通过器物(剑)与地理(金微)的意象叠加,刻画出将士们义无反顾的悲壮形象。“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颈联以“久戍”与“长征”形成时空对仗,既写戍卒鬓发斑白的衰老,又写战马羸瘦的困顿。“人老”与“马肥”的对比,暗含后勤补给不足的深层批判,揭示战争对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尾联以“仍闻”转折,将视角从战场拉回战略要地酒泉,用“数重围”强化敌军围困的紧迫感。此句既呼应首联的“频年出征”,又以具体地名增强叙事真实感,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
# 钟云:苦志苦词。谭云:马曰“真堪托生死”,剑曰“死生随玉剑”,摹写壮士本色,俱以“死”“生”二字连用为妙。若单云生存,便索然矣(“死生”句下)。钟云:末语怨。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周珽曰:忠心报国,不避死生辛苦;人衰马敝,常怀边思连绵。非深谙大体、蕴蓄大略者,不能言此廓清功业,所以为当时张燕公辈所推重也。陆时雍曰:语语清壮。周启琦曰:“久戍”、“长征”二语,是代公警句也。宜能驱邪灭怪。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郭代公诗每多讽刺,有合《风》《骚》。如此篇,曰“塞外”,则知警不在边防;曰“频年”,则知战争不息;曰“死生”,曰“久戍”,曰“长征”,曰“已合”,句句寓意含蓄,大得讽体。
《唐诗绪笺》
# 除“死生随玉剑”一语诞而不浃,其馀皆清安顾适,俗论不谓。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上一篇:唐·郭震《诗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郭震《子夜四时歌六首·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