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cóng
xiōng
jiǎ
dǎo

朝代:唐作者:无可浏览量:1
míng
chóng
xuān
zuò
西
lín
tīng
hán
gèng
chè
kāi
mén
luò
shēn
yīn
jīng
bìng
bìng
dòng
tíng
xīn
shì
xiōng
shì
chí
huí
gòng
zhì
jīn

译文

草虫喧嚣着无边暮色,静默沉思打坐在西林。听雨更觉得寒气遍布,推门却只见落叶深深。当年因病困滞在京都,我俩同起归隐洞庭心。这也是兄长您的心事,迟疑徘徊共拖到如今。

逐句剖析

"暝虫喧暮色":草虫喧嚣着无边暮色,

# 喧:一作分。,暝虫:泛指各种秋虫。暝:一作暗。

"默思坐西林":静默沉思打坐在西林。

# 西林:指西林寺。,思坐:一作坐思。

"听雨寒更彻":听雨更觉得寒气遍布,

# 彻:通夜。谓一直到天明。一作“尽”。

"开门落叶深":推门却只见落叶深深。

"昔因京邑病":当年因病困滞在京都,

# 京邑病:无可与贾岛同在京城长安时,贾岛屡试不第,积忧成疾。京邑:指京城长安。

"并起洞庭心":我俩同起归隐洞庭心。

# 洞庭心:指泛舟洞庭湖上的归隐之心。

"亦是吾兄事":这也是兄长您的心事,

# 吾兄:称贾岛。兄:一作弟。

"迟回共至今":迟疑徘徊共拖到如今。

# 共:一作直。,迟回:游移,徘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寄从兄贾岛》是唐代诗人无可创作的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描绘深秋时节西林寺周边清幽寂静的景致,在对山水、暮色等的描写中暗寓超然淡雅的禅趣。后四句转向对往事的回忆与当下的感慨,以委婉笔触表达对从兄贾岛的规劝,于平淡从容的语言中,自然流露出兄弟间真挚的亲情。全诗将写景与抒情、禅意与人间情味相结合,风格清逸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僧

无可(?~?),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曾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庐山等地,大和间住华山树谷寺,又住白阁寺。其工诗,多五言,律调谨严,意在言外,诗与贾岛、姚合等齐名,诗风亦相近。亦擅书法。今传有《僧无可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无可俗姓贾,是贾岛的堂弟,两人幼时都曾为僧(贾岛后来还俗),感情十分深厚,常有诗信往来,不时互相探访。这首诗是无可居住在庐山西林寺的某年秋天,为怀念贾岛而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描绘了深秋西林寺从黄昏到清晨的清幽景致,回忆往事并感慨当下,表达了对从兄的规劝及兄弟间的亲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以草虫喧闹的“动”与诗人静坐默思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一“喧”一“默”凸显环境的孤寂与内心的沉郁,为怀人之情奠定基调;尾联“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将贾岛沉迷仕途的“迟回”与诗人期待归隐的超脱态度对照,强化了对人生选择的感慨,暗含对世俗功名的厌倦。寓情于景:“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是典型的寓情于景。诗人彻夜听“松涛阵阵,秋雨潇潇”(听觉),清晨见“满庭落叶深厚”(视觉),表面写秋夜的凄冷萧瑟,实则借冷露、菊径、落叶等意象,暗寓长夜无眠的思念之苦与人生如落叶漂泊的苍凉感,景中含情而含蓄深沉。比兴:首联以暮色中虫鸣起兴,由自然景物的喧闹引出诗人静坐默思的人事感慨,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比兴手法;“落叶”贯穿全诗,既是对秋夜实景的描写(“开门落叶深”),又以“落叶归根”比喻归隐的理想,将贾岛未践“烟霞约”的遗憾与对归返本真的渴望融入意象,含蓄传情。反衬:以动衬静,“听雨寒更彻”通过描写秋雨声、松涛声、更漏声等动态声响,反衬深山古寺秋夜的极度寂静,以“动”的声浪强化“静”的深邃,不仅营造出万籁俱寂的氛围,更暗示诗人因思念贾岛而辗转难眠的心境,使静默的怀人之情更具张力。多感官描写:听觉上,“暝虫喧”“听雨”捕捉草虫鸣叫、风雨淅沥之声,凸显秋夜的清冷;视觉上,“暮色”“落叶深”勾勒暮色苍茫、落叶堆积的画面,多感官交织使秋景的凄清可触可感,细腻地传递出诗人长夜怀人的绵密思绪。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兴体起笔,将暮色中草虫的喧叫与作者静坐禅房的默思形成“一喧一默”“一动一静”的鲜明对照。西林寺地处庐山香炉峰西南,其历史渊源(东晋慧永居此且俗姓贾)暗衬无可对同姓从兄贾岛的深挚思念。苍茫暮色与草虫鸣声交织,既点染环境的清幽,又以动景反衬人物内心的沉静,为全诗奠定了物我对照的抒情基调。颔联聚焦诗人夜坐禅房的听觉与视觉体验。秋夜苍苔冷露、菊径风寒,五更时分蛩声凄切,诗人彻夜未眠,只听得松涛、秋雨声直至更漏滴残。妙笔在于清晨开门的瞬间:本以为夜雨潇潇,却见满庭落叶堆积深厚——原来“雨声”竟是落叶坠地之声。这一错觉感官的运用,既打破了时间的单调(从深夜到清晨),又以“听雨”的虚写暗寓“听落叶”的实感,曲折传递出长夜无眠、思念贾岛的心境,比直接抒情更具含蓄之美。颈联转入往事回忆。昔日兄弟二人同在长安时,贾岛因屡试不第积忧成疾,二人曾相约归隐山林。“病”字双关,既指贾岛科场失意的身心之痛,也暗喻朝政昏暗、人才埋没的社会之“病”。双重忧思催生出泛舟洞庭、归隐渔樵的念头,“并起洞庭心”的约定,成为二人对仕途失望、向往烟霞之境的共同心结。尾联回到现实,感慨贾岛至今仍浮沉宦海、“迟回”未决。“吾兄事”直指其迷恋情禄、未践归隐之约的现状,“共至今”则隐含无可对从兄的期待与无奈——既叹惜其未能超脱尘俗,又盼望他早日同赴“烟霞约”。全诗以“落叶”为关锁:前半篇的暮色、虫鸣、松涛为“听落叶”蓄势,秋雨般的落叶声实则是诗人心潮的外化;后半篇由“落叶归根”联想到人生归宿,贾岛未归的遗憾与落叶不得归根的意象相互映照,使“听落叶”的物理体验升华为对人生抉择的深层思索,“落叶”遂成为贯穿全诗的情感脉络与精神象征。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前四句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致传递情感;后四句叙事中显情,将情感融入事件。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诗人以兴法开篇,物与人相互映照,动静对比鲜明,并运用错觉感官增添情趣。无可以此诗代信寄赠贾岛,表达了对其的思念与劝归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有比物以意而不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声”,是落叶比雨声也。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是微阳比远烧也。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此惟荆公、山谷、东坡知之。

《诗史》

# 听雨彻夜,既而开门,乃是落叶如雨,此体极少而绝佳。“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亦然。陈后山“辉辉垂重露,点点缀流萤”,谓柏枝垂露若缀萤然,一句指事,一句设譬,诗中之奇变者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虽不及乃兄“落叶满长安”,亦自精采。

清屈复《唐诗成法》

# 何义门:《冷斋夜话》亦如此(按如方回评)解上、下、虚、实。借对固自有意,然即二句皆实,亦悲秋真景也。纪昀:此说(按指“落叶如雨”)自通、然作雨后叶落,亦未尝不佳。又云:格韵颇高。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寒僻之思,幽窅之兴,真是本公难弟(“听雨”二句下)。只拈一事,寓感俱集(“昔因”二句下)。古极,朴直处亦是本公(末二句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无可《官池上》

下一篇:唐·无可《秋日寄厉玄先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