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iū
nán
lóu
yǒu
rén

朝代:唐作者:无可浏览量:1
hǎi
yuè
chū
bái
làng
guāng
shè
gāo
lóu
lǎng
yín
绿
jiǔ
jiàn
jià
mǎi
qīng
qiū
lěng
lóng
lún
gāo
xīng
hàn
yōu
xiāng
duì
zhuó
jīng
duō
chóu

译文

海上的月亮从银色的波浪中升起,湖水闪耀的光芒照射着高楼。高声地吟诵着诗句却没有美酒相伴,只能以这清幽的秋景当作廉价的却珍贵的享受。秋夜寒气袭人,水中的鱼和蛟龙都悄然无声,月亮高悬,星空显得格外幽静深邃。在异乡的这个夜晚,我作为一个漂泊的旅人,面对着眼前的景象,只能借景排解心中的诸多忧愁。

逐句剖析

"海月出白浪":海上的月亮从银色的波浪中升起,

# 白:一作银。

"湖光射高楼":湖水闪耀的光芒照射着高楼。

"朗吟无绿酒":高声地吟诵着诗句却没有美酒相伴,

# 绿酒:绿:一作渌。渌酒:清酒。

"贱价买清秋":只能以这清幽的秋景当作廉价的却珍贵的享受。

"气冷鱼龙寂":秋夜寒气袭人,水中的鱼和蛟龙都悄然无声,

# 鱼龙寂:百戏杂技都停止了。

"轮高星汉幽":月亮高悬,星空显得格外幽静深邃。

# 轮高:月亮升高了。轮:月轮。

"他乡此夜客":在异乡的这个夜晚,我作为一个漂泊的旅人,

"对酌经多愁":面对着眼前的景象,只能借景排解心中的诸多忧愁。

# 经:一作饯。,酌:一作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一说唐代诗僧无可诗。此诗借中秋夜景抒发深沉的羁旅愁思。全诗巧妙运用“海月”“湖光”“鱼龙寂”“星汉幽”等意象,既生动展现出月色与波光交相辉映的壮阔画面,又以“气冷”“轮高”营造冷寂氛围,细腻衬托出异乡游子的孤寂心境。其中,“饯多愁”三字堪称诗眼,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为可饯别的对象,构思精妙,耐人寻味。在表现手法上,该诗将直接抒情与间接写景融为一体,颈联“鱼龙寂”与“星汉幽”对仗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僧

无可(?~?),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曾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庐山等地,大和间住华山树谷寺,又住白阁寺。其工诗,多五言,律调谨严,意在言外,诗与贾岛、姚合等齐名,诗风亦相近。亦擅书法。今传有《僧无可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颔联“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不借景物迂回,直陈生活窘境与心境落差,情感坦诚率真,让“他乡客”的落魄感直击人心。衬托:以哀景衬哀情首联“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楼”:虽写月光湖光的动态(“出”“射”),但“白浪”冷色调与“高楼”孤峙之态,暗喻客子漂泊无依;对偶:“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气冷”对“轮高”(感官与视觉),“鱼龙寂”对“星汉幽”(生物与天体的寂静状态),从地面(鱼龙)到天空(星汉)形成空间层递,以“寂”“幽”的近义词叠加,深化秋夜的静谧与孤独;虚实结合:“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楼”“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等句实写明月升起、湖光映楼、秋夜清冷之景,勾勒出开阔而孤寂的画面;“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中“买清秋”以虚笔将抽象秋夜意境化为可感知的意象,“对酌经多愁”则虚写与愁绪“对酌”,将情感实体化。既通过具体景物传递他乡客子的孤独,又以现实想象赋予哲思,虚实交融间深化了漂泊之愁与精神超脱,使景与情、境与思浑然一体。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描绘出一幅壮阔而清幽的画面,海上明月升起,月光映照在银色的海浪之上,湖水波光粼粼,一直延伸到高楼,营造出一种静谧且富有诗意的氛围,展现出自然景色的雄浑与美丽,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诗人朗声吟诗,却缺少相伴的绿酒,只能以贱价去买下这清秋之景,“无绿酒”透露出一丝遗憾与寂寞,而“买清秋”则体现出诗人对当下秋景的独特珍视,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慰藉自己,别具一番洒脱又无奈的意味。“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寒凉的空气让鱼龙都寂静无声,高悬的天空中星辰幽远,进一步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氛围,从自然景象的角度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种寂静与幽远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寂静美。“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点明诗人身处他乡,在这个夜晚对着眼前的景象,仿佛是在为诸多愁绪践行送别之礼,直接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感以及面对秋景所引发的重重愁思,将景与情巧妙融合,使得愁绪更加深沉厚重,整首诗情景交融,细腻地表达出诗人在异乡的秋夜中复杂的情感与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无可《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下一篇:唐·无可《送李使君赴琼州兼五州招讨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