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互玲珑":雪花晶莹剔透,片片交错飞舞,
# 互:一作下。
"飞扬玉漏终":飘飞到玉漏滴尽时。
# 漏终:一作露中。
"乍微全满地":初时细小却已铺满大地,
"渐密更无风":渐趋密集,反而无风扰动。
"集物圆方别":落在方圆不同的物体上,
"连云远近同":远山近云皆被连成一片。
"作膏凝瘠土":如油脂滋润贫瘠土地,
"呈瑞下深宫":祥瑞之兆降临深宫。
"气射重衣透":寒气穿透厚重衣物,
"花窥小隙通":雪花从缝隙钻入。
# 花窥小隙通:一作透漏推窗隙,纷纭失药丛。
"飘秦增旧岭":飘过秦岭积雪更厚,
"发汉揽长空":源自汉水,弥漫长空。
"迥冒巢松鹤":高耸的松枝覆盖鹤巢,
"孤鸣穴岛虫":孤岛虫穴中传来哀鸣。
"过三知腊尽":三场雪后腊月将尽,
"盈尺贺年丰":积雪盈尺预兆丰年。
"委积休闻竹":积雪压竹无声折断,
"稀疏渐见鸿":雪霁渐稀,鸿雁显现。
"盖沙资澶漫":覆沙助长雪野茫茫,
"洒海助冲融":落海更添浩荡之势。
"草木潜加润":草木悄然得到滋润,
"山河更益雄":山河愈发显得壮阔。
"因知天地力":由此知晓天地伟力,
"覆育有全功":孕育万物功德圆满。
唐代诗僧
无可(?~?),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曾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庐山等地,大和间住华山树谷寺,又住白阁寺。其工诗,多五言,律调谨严,意在言外,诗与贾岛、姚合等齐名,诗风亦相近。亦擅书法。今传有《僧无可诗集》。
1. 分段赏析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四句写初雪飘落之态。首句“片片互玲珑”以叠字“片片”状雪花纷飞之形,“互玲珑”三字既写雪花晶莹剔透之质,又暗含相互映衬之美。次句“飞扬玉漏终”点明降雪时辰,“玉漏终”暗示夜雪初停,而“飞扬”二字犹见余雪飘舞之姿。三四句转写雪势变化,“乍微”与“渐密”形成时间序列,“全满地”见积雪之速,“更无风”三字尤为精妙,既写雪密风止之实景,又暗含“雪落无声”的诗意氛围。“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四句写积雪覆盖之广。前两句运用空间对比,“圆方别”写近观之异,雪花落在不同形状的物体上各呈其态;“远近同”则写远望之同,天地皆白,浑然一体。后两句转入功用描写,“作膏”以油脂喻雪,突出其润泽之功;“呈瑞”则将自然现象升华为祥瑞之兆,由“瘠土”到“深宫”的空间转换,暗含“普天同沐圣泽”的象征意味。“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四句极写雪势之盛。前两句通过人体感受写雪寒之烈,“气射”以箭喻寒,穿透力极强;“花窥”拟人手法尤妙,写雪花如顽童般从窗隙钻入。后两句拓展至地理空间,“飘秦”“发汉”以地域之名代指广阔雪原,“增旧岭”写积雪加厚,“揽长空”则展现雪云相接的苍茫景象,四句由近及远,构成一幅立体的雪景长卷。“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四句写雪中生灵与农事。前两句选取典型意象:松鹤冒雪而立,穴虫孤鸣应雪,一动一静间尽显雪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后两句转入农事预兆,“过三”暗用“瑞雪兆丰年”典故,“盈尺”直陈雪量,以“知”与“贺”两个动词,将自然现象与农事期盼巧妙勾连,体现诗人关注民生的情怀。“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四句写雪霁之景。前两句形成听觉与视觉的转换:“休闻竹”暗写积雪压折竹枝的断裂声已止,“渐见鸿”则写雪后初晴,鸿雁重现的身影。后两句拓展至更宏大的自然图景:沙漠因雪覆盖更显苍茫,大海因雪水汇入愈见浩荡,“资”与“助”二字下得精准,赋予自然现象以互动交融的生命感。“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四句总括雪之功用。前两句用“潜加润”“更益雄”的递进句式,展现雪水滋润下万物的悄然变化。末两句以议论作结,“天地力”总括全篇,“覆育”二字既指积雪覆盖之实,又暗喻天地化育之德,将一场具体的降雪升华至宇宙运行规律的认知高度,完成由景入理的审美升华。
上一篇:唐·无可《京口别崔固》
下一篇:唐·无可《游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