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biān
xīng
yuè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3
zhòu
qīng
qiū
jīn
gěng
shéng
tiān
yuán
bái
jiāng
xiàng
lái
chéng
yìng
lián
zhū
duàn
yuán
kōng
jìng
shēng
guāng
yǐn
gèng
lòu
kuàng
nǎi
huá
níng
jiāng
yuè
fēng
lǎn
jiāng
xīng
bié
chuán
míng
huán
shǔ
qīng
chuān
jìng
shuí
zhòng
yōu
yōu
chù
yuán
chóu
shū
wèi
shǐ
xiāng
xiān

译文

清秋的夜晚,一阵骤雨过后,月光闪耀,玉绳星明亮闪烁。天河本来就泛着白色的光辉,江边的水面向来清澈澄明。月光映照在万物上,光影如同连珠般断断续续,一轮明月像镜子一样从空中升起。月光的余晖使更漏的光影变得模糊,更何况露水已经凝结。江月仿佛在告别系于风中的缆绳,江星好似在与被雾气笼罩的船只离别。鸡叫声中迎来黎明的曙光,白鹭在清澈的江水中洗浴。那清晰闪烁的星星究竟是谁种下的,那遥远的月亮又从何处变得如此圆润。客居他乡的愁绪丝毫没有停止,希望以后的夜晚能有不同的景象。

逐句剖析

"骤雨清秋夜":清秋的夜晚,一阵骤雨过后,

"金波耿玉绳":月光闪耀,玉绳星明亮闪烁。

"天河元自白":天河本来就泛着白色的光辉,

"江浦向来澄":江边的水面向来清澈澄明。

# 浦:一作渚。

"映物连珠断":月光映照在万物上,光影如同连珠般断断续续,

"缘空一镜升":一轮明月像镜子一样从空中升起。

"馀光隐更漏":月光的余晖使更漏的光影变得模糊,

# 隐:一作忆。

"况乃露华凝":更何况露水已经凝结。

"江月辞风缆":江月仿佛在告别系于风中的缆绳,

# 缆:一作槛。

"江星别雾船":江星好似在与被雾气笼罩的船只离别。

# 雾:一作露。

"鸡鸣还曙色":鸡叫声中迎来黎明的曙光,

# 曙:一作晓。

"鹭浴自清川":白鹭在清澈的江水中洗浴。

# 清:一作晴。

"历历竟谁种":那清晰闪烁的星星究竟是谁种下的,

"悠悠何处圆":那遥远的月亮又从何处变得如此圆润。

"客愁殊未已":客居他乡的愁绪丝毫没有停止,

"他夕始相鲜":希望以后的夜晚能有不同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边星月二首》是唐代杜甫所作的诗。诗中描绘了清秋夜江边骤雨后星月的景象,以及清晨江边的景色。运用比喻、拟人、动静结合等手法,将星月、江景等写得生动传神,既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又借景抒发了诗人作为客居者的愁绪。其语言凝练,意境丰富,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也反映出他在漂泊生活中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缘空一镜升”将江月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在天空中皎洁明亮、圆润的形态。拟人:“江月辞风缆,江星别雾船”,赋予江月和江星以人的“辞”和“别”的动作,写出星月似乎与停泊在江边的船只惜别,增添了诗歌的灵动性。

2. 分段赏析

“骤雨清秋夜,金波耿玉绳”:开篇点明时间是清秋夜且刚下过骤雨,“金波”指月光,“耿”字生动地写出月光与玉绳星闪耀的样子,营造出雨后秋夜清新而又略带清冷的氛围。“天河元自白,江浦向来澄”:“元自”“向来”强调天河本来就洁白,江浦向来澄澈,描绘出天地间纯净的景象,衬托出诗人此时宁静的心境。“映物连珠断,缘空一镜升”:运用比喻,将月光映照物体时的状态比作连珠断开,把升起的月亮比作镜子,形象地写出月光洒在大地上的光影效果和月亮的圆润皎洁。“馀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隐”字生动地写出月光的余晖使更漏的光影变得模糊,再加上露水凝结,进一步渲染出秋夜的静谧和寒凉。“江月辞风缆,江星别雾船”:运用拟人,赋予江月、江星以人的“辞”“别”动作,借星月与船只的“离别”,含蓄地表达出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感。“鸡鸣还曙色,鹭浴自清川”:通过“鸡鸣”的声音和“鹭浴”的动作,以动衬静,展现出江边清晨的生机与宁静,同时也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历历竟谁种,悠悠何处圆”:“历历”“悠悠”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诗人借对星月的追问,抒发内心的迷茫和客居他乡的愁绪。“客愁殊未已,他夕始相鲜”:直接点明“客愁”,说明诗人的愁绪没有尽头,只有期待未来的夜晚能有所不同,深刻地表达出诗人羁旅漂泊中的愁闷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樊榭》

下一篇:唐·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梅花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