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道沙为堤":长安的大道用沙子作为堤岸,
"早风无尘雨无泥":早晨的风没有扬起尘土,雨后路上也没有泥泞。
# 雨:一作晚,一作暖。
"宫中玉漏下三刻":宫中的玉漏显示时间已经到了下三刻的时候,
"朱衣导骑丞相来":穿着朱红色衣服的先导骑兵引领着丞相到来。
"路傍高楼息歌吹":道路旁边的高楼停止了唱歌和吹奏乐器,
"千车不行行者避":众多的车辆停止行驶,路上的行人纷纷避让。
"街官闾吏相传呼":街道上的官员和乡里的小吏相互传呼通报,
"当前十里惟空衢":前面十里的道路上只剩下空旷的街道。
# 十:一作一。
"白麻诏下移相印":白麻纸写成的诏书下达后,丞相的印信被移交更换,
"新堤未成旧堤尽":新的堤岸还没有修筑完成,旧的堤岸却已经毁坏了。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写作手法
渲染:诗中“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通过对路旁高楼、车辆、行人以及街官闾吏等的描写,极力渲染丞相出行时的威严和排场,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丞相的权势和出行时的盛大场景。象征:“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以白麻诏书和丞相印信的转移象征官场权力的交接,而新堤旧堤的情况暗示了官场为了迎接官员等活动可能存在的过度建设和资源浪费,委婉地表达了对官场现象的批判。
2. 分段赏析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开篇描绘了长安大道以沙筑堤的独特景象,以及早晨无尘土、雨后无泥泞的良好路况,为后文丞相出行提供了一个整洁、宽敞的背景环境,也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的治理情况和对重要人物出行的重视。“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点明丞相出行的具体时间是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突出了丞相出行的仪仗规格,展现了丞相的尊贵身份和出行的正式性。“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这几句生动地描写了丞相出行时周围环境的变化,路旁高楼停止娱乐活动,车辆行人纷纷避让,街官闾吏相互传呼清理道路,通过这些描写,强烈地渲染出丞相出行时的威严气势和众人对其的敬畏。“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前半句表明丞相职位的更替,后半句则通过新堤和旧堤的对比,暗示了官场在迎接官员等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资源浪费和不合理行为,深化了诗歌对官场现象的批判主题。
上一篇:唐·杜甫《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下一篇:唐·韩愈《寒食日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