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3
tài
huà
fēng
tóu
jǐng
lián
kāi
huā
shí
zhàng
ǒu
chuán
lěng
xuě
shuāng
gān
piàn
kǒu
chén
ē
quán
qiú
zhī
dàn
yuǎn
qīng
nán
yín
yuán
ān
cháng
shàng
zhāi
shí
xià
zhòng
gēn
zhū
lián

译文

太华山的峰顶上有一口玉井,井中的莲花开放有十丈宽,而花下的藕像船一样大。清冷像雪霜,甘甜像蜜糖,只要吃上一片就可以使多年的重病痊愈。我想得到它,也就不怕路远,只是上山无路,只有青壁直立,使人没有机缘。怎样才能得到一架长长的梯子爬上去摘到莲花的果实啊,那样就可以将稀世的莲花种到人间的七个湖泽当中到处流传。

逐句剖析

"太华峰头玉井莲":太华山的峰顶上有一口玉井,

# 玉井莲:传说华山中峰玉,井生千叶白莲,食之可以成仙。久病,积痨。

"开花十丈藕如船":井中的莲花开放有十丈宽,而花下的藕像船一样大。

"冷比雪霜甘比蜜":清冷像雪霜,甘甜像蜜糖,

# 冷比雪霜甘比蜜:传说有种龙肝瓜。生长在冰冷的山谷,瓜上常有霜雪,食之,冰凉但甘甜如蜜。这里是说玉井藕也象龙肝瓜一样冰冷而甘甜。

"一片入口沈痾痊":只要吃上一片就可以使多年的重病痊愈。

# 痊:病愈。,沈痾:久病,积痨。

"我欲求之不惮远":我想得到它,也就不怕路远,

# 惮:怕。

"青壁无路难夤缘":只是上山无路,只有青壁直立,使人没有机缘。

# 夤缘:登高时常借助柔条、葛藤之物。这种攀缘方法叫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怎样才能得到一架长长的梯子爬上去摘到莲花的果实啊,

"下种七泽根株连":那样就可以将稀世的莲花种到人间的七个湖泽当中到处流传。

# 七泽:古时楚国有七泽。这里泛指天下所有泽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意》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描写太华峰头玉井莲为核心,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其开花十丈、藕大如船的奇特景象,并用雪霜、蜜糖作比,突出藕的冷冽与甘甜,以及能治愈沉疴的神奇功效。诗人因向往其高洁品质与神奇功效,表达了不畏路遥,欲求之而种下的愿望,却又因青壁无路、难以攀登而无奈。前四句着力渲染玉井莲的奇异;后四句写求莲之难与幻想。全诗运用比喻、夸张的写作手法,展现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描写华山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大如船且味美能愈病等神奇之处,表达了对玉井莲的向往,虽面临青壁无路的困境,仍执着追求,展现出对美好事物或理想的追求热情,流露出求之不得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比喻:“开花十丈藕如船”,将玉井莲的藕比作船,形象地写出藕的巨大。夸张:“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将玉井莲的凉意夸张为超过雪霜,甜味夸张为胜过蜂蜜,还说吃一片就能让重病痊愈,极力渲染其神奇功效。

3. 分段赏析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诗人开篇就将目光投向太华峰头的玉井莲,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玉井莲开花高达十丈,藕大得如同船一般的奇异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又从味觉和触觉的角度进一步渲染,说它的凉意超过雪霜,甜味胜过蜂蜜,而且只要吃一片,就能让重病痊愈。通过这种夸张的描写,极力突出玉井莲的神奇与非凡,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氛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也暗示着这玉井莲代表着一种极致的美好事物。“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诗人在前四句描绘完玉井莲的神奇后,自然地转入自身的行动与想象。“我欲求之不惮远”表明诗人对玉井莲的向往,即便路途遥远也毫不畏惧,展现出一种执着的态度。然而,“青壁无路难夤缘”却点明现实的困境,陡峭的青山峭壁没有路径可以攀登,难以接近玉井莲,体现出追求美好事物过程中的艰难与阻碍。最后两句“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诗人突发奇想,渴望得到长长的梯子去摘取玉井莲的果实,然后种在大湖泽畔,让它生根蔓延。这一想象既表达了诗人对玉井莲的珍视,希望将其美好延续,也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憧憬,在困境中依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关于这首诗,前人多认为可有寄托之意。清人王元启曾言:“细究诗的结尾,似含期望君主恩泽广布之意。”不过,在钱仲联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中,对此观点是否准确,也难有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诗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诗人一心向往,即便探寻之路毫无头绪,却始终难以割舍这份执念。这种情感似曾相识,让人不禁联想到《诗经》中的《汉广》、张衡的《四愁》以及李白的《长相思》。这些经典诗篇,都曾带给读者求而不得的惆怅。或许,韩愈正是借这首诗,委婉地倾诉着对理想的执着追寻。但我们也不必过分探究其中深意,尽情领略诗中那奇幻的想象与炽热的追求之情,便已足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商《送女子》

下一篇:唐·韩愈《庭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