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相倾国便亡":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
# 一笑相倾国便亡:《汉书·外戚传》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此处“一笑相倾”之“倾”为倾倒、倾心之意,谓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
"何劳荆棘始堪伤":用不着到宫殿长满荆棘才开始悲伤。
# 何劳荆棘始堪伤:晋时索靖有先识远量,预见天下将乱,曾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堪:一作悲。
"小怜玉体横陈夜":拥有玉体的小怜进御服侍后主的夜晚,
# 玉体横陈:指小怜进御。,小怜:即冯淑妃,北齐后主高纬宠妃。
"已报周师入晋阳":北周军队进占晋阳的战报已被传出。
# 已报周师入晋阳:《北齐书》载:武平七年,北周在晋州大败齐师,次年周师攻入晋阳(今山西太原)。此事与小怜进御时间相距甚远,此剪缀一处为极言色荒之祸。
"巧笑知堪敌万几":哪知甜甜的笑足以抵过君主日理万机,
# 万几:即万机,君王纷杂政务。,巧笑:《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倾城最在著戎衣":身穿戎装的冯淑妃在后主看来最是美丽。
"晋阳已陷休回顾":晋阳已被攻陷远远抛在了后主脑后,
# 晋阳已陷休回顾:“晋阳”二句:《北史·后妃传》载:“周师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从之。”所陷者系晋州平阳,非晋阳,作者一时误记。更杀一围,再围猎一次。
"更请君王猎一围":冯淑妃请求后主再重新围猎一次。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两首七言绝句,也是两首咏史诗。借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这一史实,深刻地揭示了统治者荒淫无道对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表达了诗人借古鉴今,希望当朝统治者引以为戒,莫因贪图享乐、宠信美色而误国的深切期盼。
2. 写作手法
用典:第一首前两句分别运用周幽王宠褒姒亡国及晋朝索靖预见西晋将亡的典故,表达荒淫是亡国先兆之意,用典自然,不见痕迹。反语:第二首中“巧笑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运用反语,表面夸赞,实则辛辣讽刺高纬的昏庸,不直接议论却批判意味十足。对比:第一首将“小怜玉体横陈”的荒淫画面与“周师入晋阳”的危急画面组接,第二首把“晋阳已陷”的严峻时局和“更请君王猎一围”的荒唐行径对比,突出当事者的昏庸,增强艺术感染力。借古讽今: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典故开篇,暗合北齐后主荒淫误国,形成双重历史映射,实现古今互鉴的批判效果。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匠心独运地以议论起笔,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批判基调。“一笑”句仿若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暗用周幽王因宠溺褒姒,终致亡国的历史旧案,不着痕迹地将“无愁天子”高纬那放纵无度、沉湎于声色犬马的荒淫生活暴露在世人眼前,犀利的讽刺意味扑面而来。而“荆棘”句则巧妙地援引晋朝索靖独具慧眼,预见西晋即将覆灭的典故,委婉却又深刻地表明了荒淫无道的行径必然会成为国家走向衰亡、自取败绩的危险先兆。这两句诗在意境和情感上紧密相连,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毫无滞涩之感,充分彰显了诗人运用典故的高超技巧,用典而不见刻意堆砌的痕迹,全凭借着内在意脉的贯通一气呵成,令人拍案叫绝。后两句笔锋陡然一转,果断抛开此前的议论,转而精心勾勒出极具冲击力的形象画面。“小怜玉体横陈夜”细腻入微地描绘出冯淑妃侍奉高纬那一夜,尽显秽艳不堪的场景,此句与开篇的“一笑相倾”遥相呼应,进一步凸显出高纬因美色而迷失心智的昏聩模样。“已报周师入晋阳”则以冷峻的笔触,如实地记录下北齐面临亡国的危急惨状,又与“荆棘”句所蕴含的国亡之意相互照应。尤为精妙的是,“已报”这两个字犹如神来之笔,大胆运用超前夸张的手法,将原本在时间上存在一定间隔的冯淑妃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这两件事,巧妙地拉扯到同一时刻,让读者能够直观且强烈地感受到,由于统治者的荒淫失政,亡国的危机如同汹涌的潮水般迅速席卷而来,淋漓尽致地凸显出荒淫与亡国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极具震撼力与警示性。第二首,“巧笑知堪敌万几”别出心裁地运用反语这一独特的艺术手法,巧妙借取《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般形容美女妩媚动人的经典语句,表面上似乎在夸赞冯淑妃的笑容有着非凡的力量,甚至能够匹敌国家的万千机要事务,实则是以一种辛辣且诙谐的方式,无情地讽刺高纬身为一国之君,却昏庸至极,不辨轻重,竟将个人的私欲和对美色的贪恋置于国家大事之上,致使朝政荒废,国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倾城最在著戎衣”亦是如出一辙的反语运用,乍看之下,仿佛是在盛赞淑妃身着戎装时那倾国倾城的别样风姿,但细细品味,便能洞察到其中深藏的讽刺意味。实际上,淑妃身着戎装并非为了保家卫国、施展抱负,而是与高纬一同沉醉在寻欢作乐的荒唐游戏之中,将天下苍生和国家安危全然抛诸脑后,深刻地讽刺了他们轻慢天下的荒唐行径。三、四句更是以一种生动逼真的模拟口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北齐后主高纬与冯淑妃即便在面临国家危亡的严峻局势下,依旧执迷不悟、死不觉醒的昏庸性格。整首诗虽未直白地发表议论,却巧妙地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描绘以及反语的精妙运用,将强烈的批判意味不着痕迹地融入其中,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北齐统治者的荒淫无道产生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 朱彝尊曰:故用极亵昵字,末句接下方有力。何焯曰:此篇最警切,用意可谓反复深至。纪昀曰:议论以指点出之,神韵自远。若但议论而乏神韵,则周昙、胡曾之流仅有名论矣。诗固有理足意正而不佳者。
清朱鹤龄、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姚培谦曰:沉痛得《正月》诗人遗意。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一”字、“便”字,“何劳”字、“始堪”字、“已报”字,相呼相应。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 “便亡”字,“已报”字,令人读之竦然,垂戒深矣。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横陈”二字见宋玉赋,古今以为艳语。《愣严经》有云:“于横陈时,味如嚼蜡。”作此注脚,亦稍寓微意。
清马位《秋窗随笔》
# 朱彝尊曰:有案无断,其旨更深。何焯曰;上篇叹其不知不见是图,下篇叹其至死不悟。纪昀曰:此首较有含蓄,妙于不纤不佻,唯起句稍滞相耳。又曰:四家评曰:“警快”。廉衣评曰:芥舟云二诗太快,然病正在前二句欠深浑,后二句必如此快写始妙。
清朱鹤龄、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程梦星曰:以托北齐以慨武宗、王才人游猎之荒淫也。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集笺注》
# 只叙其事,不着议论,而荒淫沉迷,写得可笑可哀。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不说他甚底,罪案已定,此咏史体。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二首案而不断,意味无尽,视咏史好为议论者,不如此之深切也。
清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诗但述其事,不溢一词,而讽谕蕴藉,格律极高。此唐人擅长处。
清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 前篇首二句语虽朴质,而神味极自然。此篇起句亦笔力苍劲,警策异常。纪氏谓其“欠浑”、“滞相”,盖未统会全篇气息观之耳。
近现代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 名都已失,戎马生郊,而犹羽猎戎装,掷金瓯而不顾。后二句神采飞扬,千载下诵之,声口宛然,词人妙笔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下一篇:唐·孟郊《琴曲歌辞·列女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