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wèi
qiáo
shì
jīng
yóu
hǎo

朝代:唐作者:卢照邻浏览量:1
xíng
bèi
chéng
què
yōu
yōu
liáo
luò
bǎi
nián
shì
péi
huí
wàn
yōu
yáo
xiàng
shí
wǎn
bìn
jiāng
qiū
tāo
tāo
dōng
shì
gěng
gěng
西
cháng
hóng
yǎn
diào
luò
yàn
xià
xīng
zhōu
cǎo
biàn
huáng
shān
huā
fēi
qīng
wèi
liú
bèng
shuǐ
jīng
chóu
téng
shā
xiá
ōu
qīng
dào
kōng
xuán
yóu

译文

我策马远离长安城门,独自骑着马儿缓缓前行。人生百年间的往事如此冷清,漂泊万里的忧愁令我徘徊难解。路途遥远太阳正西沉,岁月已晚,鬓发渐白如秋霜。俯瞰渭水滔滔向东奔流,而我含泪向西漂泊。长长的彩虹遮蔽了钓鱼的水滨,落雁飞向星光下的沙洲。曲折的山路上,青草已染上枯黄的颜色,花瓣飘落在清澈的渭水之上。溅起的水花惊动了忧愁的白鹭,沙尘飞扬,惊起了相互亲近的鸥鸟。一旦踏上了清泥铺就的道路,只能徒然思念在玄灞游玩的时光。

逐句剖析

"我行背城阙":我策马远离长安城门,

"驱马独悠悠":独自骑着马儿缓缓前行。

"寥落百年事":人生百年间的往事如此冷清,

"裴回万里忧":漂泊万里的忧愁令我徘徊难解。

"途遥日向夕":路途遥远太阳正西沉,

"时晚鬓将秋":岁月已晚,鬓发渐白如秋霜。

"滔滔俯东逝":俯瞰渭水滔滔向东奔流,

"耿耿泣西浮":而我含泪向西漂泊。

"长虹掩钓浦":长长的彩虹遮蔽了钓鱼的水滨,

"落雁下星洲":落雁飞向星光下的沙洲。

"草变黄山曲":曲折的山路上,青草已染上枯黄的颜色,

"花飞清渭流":花瓣飘落在清澈的渭水之上。

"迸水惊愁鹭":溅起的水花惊动了忧愁的白鹭,

"腾沙起狎鸥":沙尘飞扬,惊起了相互亲近的鸥鸟。

"一赴清泥道":一旦踏上了清泥铺就的道路,

"空思玄灞游":只能徒然思念在玄灞游玩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是初唐诗人卢照邻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萧瑟秋景,表达了诗人仕途不顺、远离京城时的孤独心境,同时也隐含着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像“我行背城阙”“时晚鬓将秋”这样的句子,用苍凉的笔调勾勒出诗人独自远行的孤寂;而“长虹掩钓浦”“草变黄山曲”这类描写宏大自然景色的句子,则是用开阔的景象来反衬内心的愁闷。作为卢照邻在蜀地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也体现了初唐四杰在诗歌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的创新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卢照邻在新都尉任上(661至671年)创作的,当时他因仕途不顺多次往返蜀地。诗中“背城阙”“独悠悠”等意象,直接体现了他远离政治中心长安时的孤寂心情。这一时期的卢照邻常以飞鸟自比,将自然景物与旅途中的愁绪融合,借此表达对家乡及京城友人的深切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羁旅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萧瑟秋景与宏大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仕途不顺、远离京城时的孤独心境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体现了初唐四杰在诗歌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的创新特点。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一句,“途遥”“日向夕”写行程漫长、夕阳西沉的暮色之景,“时晚”“鬓将秋”则以暮色中的衰朽之景,暗合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拟人:“耿耿泣西浮”一句,“泣”字将星辰拟人化,星辰本无泪,却因诗人心伤而“泣”,仿佛连夜空都在为他的羁旅之愁垂泪。“迸水惊愁鹭”,“惊”字虽写急流惊动水鸟的动作,却隐含“流水本无意,却偏惊起愁绪”的拟人,奔涌的水流仿佛有意搅扰,让本就心事重重的诗人更添烦忧,拟人化的景物不再是客观存在,而是诗人情感的投射。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长虹掩钓浦”中,雨后长虹横跨天际,遮蔽了江畔的钓浦,画面壮丽;“草变黄山曲”则写秋草变色,漫山遍野铺展在曲折的山谷间,气象辽阔。然而,如此壮美的自然图景下,诗人却感慨“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以天地之阔、景色之美,反衬个人命运之狭、心事之沉,恰似“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把诗人的漂泊衬托的更加孤独。意象组合:“途遥日向夕”中写行程漫长,“日向夕”点明夕阳西下,暗含“归期无计”的怅惘;“花飞清渭流”中,落花随渭水匆匆东去,更象征岁月如流水般不可逆转。这些意象(途遥、日向夕、花飞、流水)将诗人的漂泊、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老层层包裹,最终凝结为“空思玄灞游”的无奈,曾经在京城的游历已成追忆,如今唯剩渡河时的孤独与怅然。起兴:开篇以“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起兴,直接切入“离京远行”的场景:诗人背对京城,独自驱马缓行。这一具体的行动描写,既是现实的行途记录,也暗含情感铺垫,“背”字点出与京城的疏离,“独悠悠”以马的缓慢、孤独,自然引出后文“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的内心怅惘。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直接点明诗人正离开京城(城阙)独自远行。“背”字写出与京城的背离,“独悠悠”则以马的缓慢、孤独,暗合诗人内心的怅惘,未言愁而愁意已现。“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两句,由行途转入内心感慨。“寥落”形容人生往事如过眼云烟般空荡,“裴回”(徘徊)则写出愁绪在万里征程中反复缠绕,强化了对人生、仕途的迷茫与忧虑。“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紧承上文,“途遥”“日向夕”写行程遥远、夕阳西下,“时晚”“鬓将秋”则以暮色与鬓发斑白的对比,暗示岁月流逝、年华渐老,让诗人的孤独与愁绪更显沉重。“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转向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黄河水滔滔向东奔涌,星辰仿佛带着泪光向西浮动。“东逝”的水与“西浮”的星,一去一返,暗喻时光不可逆、归程不可得的矛盾;“滔滔”“耿耿”二词,既写水势、星光之盛,更似诗人内心翻涌的愁思,借景抒怀,含蓄深沉。中间六句“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集中铺陈沿途所见之景:长虹遮蔽了垂钓的水滨,南归的大雁掠过星洲;黄山曲处的草色已变,清渭河畔的花瓣纷飞;急流惊起了栖息的白鹭,沙岸上鸥鸟因游人而亲近。这些意象或静或动,或明或暗,共同构成一幅萧瑟、动荡的秋景图。草变花飞的凋零、鹭鸥惊飞的慌乱,皆与诗人漂泊的心境相呼应,景中全是情。结尾“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收束全诗:诗人即将踏上前往清泥的道路,却只能徒然怀念曾在京邑玄灞游玩的时光。“空思”二字道尽无奈——前路漫漫,归期无定,曾经与友人的交游如今只剩回忆,将羁旅之愁与怀友之思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作为初唐四杰中的一员,卢照邻的这首诗把个人命运与山水景色的描写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独自渡河时的孤独与愁绪。明代学者胡震亨评价他的作品“苍劲中有流丽之致”,这首诗正好体现了这一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照邻《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下一篇:唐·卢照邻《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