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骝马照金鞍":身披金鞍的紫骝马光芒闪耀,
# 骝:黑鬃黑尾巴的红马。
"转战入皋兰":它跟随主人辗转征战,深入皋兰。
# 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泽边的兰草。
"塞门风稍急":边塞之门寒风渐渐猛烈,
# 塞门:边塞之门。
"长城水正寒":长城脚下河水一片冰冷。
"雪暗鸣珂重":大雪纷飞,天色昏暗,马身上的鸣珂因积雪变得沉重,
# 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山长喷玉难":山路漫长,紫骝马奋力奔跑却也难以轻松前行。
# 喷玉:(马嘘气或鼓鼻时)喷散雪白的唾沫。
"不辞横绝漠":紫骝马不畏惧穿越荒漠,
# 横绝漠:横亘的极远沙漠。,不辞:不辞劳苦。不辞别。
"流血几时干":但这征战的流血厮杀,何时才能停止?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诗人以精炼笔触勾勒出紫骝马的不凡形象。身披金鞍的紫骝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跟随主人辗转征战,一路深入皋兰。“照”字凸显出马与鞍的华贵与光彩,暗示这是一匹征战沙场的良驹;“转战”二字则突出了战事的频繁与紧张,为全诗奠定了激昂的基调。颔联“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诗人将视角转向边塞环境。边塞之门寒风呼啸,长城脚下河水冰冷刺骨。“风急”“水寒”从听觉与触觉两个角度,营造出一种肃杀、荒凉的氛围。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是对紫骝马与将士们的考验,也暗示了战争的艰难与残酷,为后文的描写做了铺垫。颈联“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进一步描绘征战途中的艰难险阻。大雪纷飞,天色昏暗,马身上的装饰物“鸣珂”因积雪而变得沉重;山路漫长崎岖,紫骝马即便奋力奔跑,喷吐着白气,也难以轻松前行。“雪暗”“山长”写出了环境的恶劣,“鸣珂重”“喷玉难”则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紫骝马在困境中奋力挣扎的状态,侧面反映出将士们征战的艰辛。尾联“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情感在此处达到高潮。紫骝马不畏艰难,甘愿穿越荒漠,继续征战,但诗人笔锋一转,发出“流血几时干”的悲叹。这一问,既是借马之口,表达其虽英勇无畏,却对战争的持久与残酷感到无奈;也暗含诗人对战争给百姓和将士带来沉重灾难的痛心与反思,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从单纯的赞美英勇,转向对战争的深层思考。
上一篇:唐·卢照邻《九陇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