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蹇三事":刚直敢谏的大臣们执掌三司要职,
"师师百僚":百官互相师法学习。
"群龙在职":贤能如群龙般各司其位,
"振鹭盈朝":高洁如白鹭般的官员充满朝堂。
# 鹭:白鸟也,喻洁白之士。
"丰金辉首":金饰冠冕闪耀头顶,
"佩玉鸣腰":腰间佩玉随步叮当作响。
"青蒲翼翼":青蒲席上端坐恭敬,
"丹地翘翘":丹墀前群臣庄重肃立。
"歌云佐汉":赞歌传颂辅佐汉室的功绩,
"捧日匡尧":赤诚辅佐圣君如同匡扶尧帝。
"天工人代":代替天职治理人间,
"邈邈昭昭":功业高远而光辉显赫。
# 昭昭:谓昭明治国大道。,邈邈:远貌。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蹇蹇三事,师师百僚”,“蹇蹇”出自《周易·蹇卦》爻辞“王臣蹇蹇”,形容司徒、司马、司空三公忠直敢谏的风骨;“师师”取自《尚书》“百僚师师”,展现百官相互效法、秩序井然的朝堂气象。两组叠词强化了公卿群体的庄重感,前者凸显职责担当,后者暗示官僚体系的自律性,共同奠定全诗颂扬基调。三四句“群龙在职,振鹭盈朝”,“群龙”化用《周易·乾卦》中“见群龙无首”的意象,借六爻皆龙的卦象比喻贤臣济济却无争权之弊;“振鹭”源自《诗经·周颂》“振鹭于飞”,以白鹭群飞喻指官员德行高洁如鹭鸟振翅。龙象征威权力量,鹭代表清正品格,虚实意象对举,既暗合《周易》与《诗经》的经典呼应,又勾勒出初唐“才德并重”的官僚理想。五六句“丰金辉首,佩玉鸣腰”,“丰金”指三公所戴金蝉貂尾冠,以“辉首”突出显赫权位;“佩玉”为礼服玉饰,“鸣腰”既写行走时玉器撞击声,又暗含《礼记》“君子佩玉”的礼制规范。视觉的金光璀璨与听觉的玉鸣清越交织,从感官细节铺陈朝堂威仪,同时以服饰象征身份等级,体现初唐礼法秩序的重建。七八句“青蒲翼翼,丹地翘翘”,“青蒲”代指御史谏官跪奏的青蒲席,“翼翼”状其谨小慎微之态;“丹地”即宫殿朱漆地面,“翘翘”描摹群臣肃立时衣袍振起的样子。青与丹的色彩对比、蒲席低伏与丹墀昂立的姿态反差,立体呈现“谏者恭谨,百官庄重”的朝会场景,空间层次中暗含权力结构的平衡。后四句“歌云佐汉,捧日匡尧。天工人代,邈邈昭昭”,“歌云”暗引刘邦《大风歌》典故,将唐代公卿比作辅佐汉室的功臣;“捧日”喻赤诚辅君如匡扶尧舜。“天工人代”直接援引《尚书》“天工,人其代之”,强调官员代天理政的神圣使命;“邈邈”以悠长语音喻功业深远,“昭昭”用明亮声韵彰德行显赫,叠词收束使颂赞在时空维度上无限延展,完成对“君臣共治”终极理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