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岸青枫树":楚地岸边的青枫树,
"长随送远心":长久追随着送别远行的心情。
"九江春水阔":九江的春水浩渺无边,
"三峡暮云深":三峡的暮云沉沉厚重。
"气调桓伊笛":气韵如同桓伊的笛声,
"才华蔡琰琴":才华好似蔡琰的琴音。
"迢迢嫁湘汉":远嫁到遥远的湘江汉水之地,
"谁不重黄金":谁不看重黄金的价值。
晚唐诗人
陈陶(803?~879?),唐代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文宗大和间游江南、岭南,曾作诗投献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州镇官员,然均未能引其入仕。大中三年,隐居于洪州西山。陈陶的乐府诗,意境诡异,色彩浓郁,酷似李贺。亦有《塞下曲》《胡无人行》等边塞题材之作,其中《陇西行四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尤为人所传诵。代表作品有《游子吟》《答莲花妓》。
1. 分段赏析
首联“楚岸青枫树,长随送远心”,描绘了楚地河岸上的青翠枫树,象征着送别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这里的形象以树木和情感结合,语言简洁明了,采用起兴手法,由景物直接引出离愁别绪,表达出送行者内心的深重眷恋。颔联“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通过九江的春天河水宽广和三峡的傍晚云雾深远,形成了壮阔深远的景物描写。语言上,两句对仗工整,烘托出离别的苍茫与愁苦,深化了离别的氛围,流露出诗人的忧伤与无奈。颈联“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借用晋代音乐家桓伊和汉代才女蔡琰的典故,比喻友情像笛声和琴韵般高雅脱俗。形象上涉及历史人物,语言含蓄优美,采用典故手法,突出了友谊的高尚与珍贵,体现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赞扬。尾联“迢迢嫁湘汉,谁不重黄金”,写远嫁(或远行)在湘汉之地的情景,感叹世人重金轻情的社会现实。语言直接真切,运用对比手法,将离别的迢迢之感与金钱的世俗形成反差,揭示了人情冷暖,透露出愤懑、讽刺和对真挚情感的珍惜。
上一篇:唐·陈陶《西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
下一篇:唐·陈陶《海昌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