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韶九奏音犹在":虞舜时的《韶》乐九章余音仍在,
"只是巴童自弃遗":只是巴地的孩童自己抛弃了它。
"闲卧清秋忆师旷":清秋时节闲卧,回忆乐师师旷,
"好风摇动古松枝":此时恰好有清风拂过,吹动古老的松枝。
"一顾成周力有余":回望周朝盛世尚有余力,
"白云闲钓五溪鱼":如今却在白云下悠闲地垂钓五溪之鱼。
"中原莫道无麟凤":不要说中原没有贤才,
"自是皇家结网疏":实在是朝廷的选拔制度太疏漏。
"长爱真人王子乔":一直仰慕仙人王子乔,
# 爱:一作寿。
"五松山月伴吹箫":在五松山的月光下吹箫自娱。
"从他浮世悲生死":任凭凡俗之人悲叹生死,
"独驾苍鳞入九霄":他却独自驾龙飞升九天。
# 鳞:一作龙。
"越里娃童锦作襦":越地的孩童穿着锦绣短袄,
# 锦作襦:以锦为襦。襦,短袄。,娃童:少女。
"艳歌声压郢中姝":歌声艳丽胜过郢都的美女。
# 郢中姝:郢,古代楚国都城。姝,美女。郢中人善歌。,声压:歌声胜过。
"无人说向张京兆":却无人向张京兆(汉代张敞)推荐,
"一曲江南十斛珠":否则一曲江南歌谣可值十斛明珠。
"云堆西望贼连营":向西望去,敌军营垒如云,
"分阃何当举义兵":何时才能受命统兵,举义讨伐。
"莫道羔裘无壮节":别说穿羔裘的文士没有气节,
"古来成事尽书生":自古以来成大事的多是书生。
晚唐诗人
陈陶(803?~879?),唐代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文宗大和间游江南、岭南,曾作诗投献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州镇官员,然均未能引其入仕。大中三年,隐居于洪州西山。陈陶的乐府诗,意境诡异,色彩浓郁,酷似李贺。亦有《塞下曲》《胡无人行》等边塞题材之作,其中《陇西行四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尤为人所传诵。代表作品有《游子吟》《答莲花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组诗,也是一首闲居感怀题材的隐逸诗与讽喻诗。通过运用历史典故(如郢唱张京兆),描绘了诗人静观松风秋云追忆先贤名士的清幽场景,体现了其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同时通过“中原麟凤”与“皇家结网”、“书生”与“成事”的对比,含蓄营造了对时政人才未被举用的感慨氛围。
2. 写作手法
用典:这组诗多处化用典故,“虞韶九奏音犹在,只是巴童自弃遗。闲卧清秋忆师旷”中,“虞韶九奏”化用虞舜时《韶》乐的典故,相传《韶》乐尽善尽美,此处借指理想中的礼乐文明;“师旷”是春秋时著名乐师,以善辨乐、通治国之道著称,诗人借回忆师旷,寄托对贤才与礼乐盛世的向往,感叹当下世人对美好事物的弃置。对比:“虞韶九奏音犹在,只是巴童自弃遗。”的“虞韶”雅乐与“巴童”俗乐对比,见传统失落;“成周力有馀”的入世抱负与“闲钓五溪鱼”的隐逸超脱对比,显人生选择矛盾;“浮世悲生死”与“独驾入九霄”对比,强化对世俗的疏离。
3. 分段赏析
其一“虞韶九奏音犹在,只是巴童自弃遗”两句以古今音乐对比开篇。“虞韶九奏”代指上古雅乐,“犹在”二字赋予古乐,仿佛余音绕梁;“巴童”则指向世俗民间音乐,“自弃遗”三字点明传统雅乐被弃置的现状。诗人以“犹”与“弃”的反差,暗喻文化传承的断裂,借音乐兴衰影射时世变迁,笔触中隐含对传统失落的惋惜之情。“闲卧清秋忆师旷,好风摇动古松枝”两句营造出清幽怀旧的意境。“闲卧”勾勒出诗人慵懒的姿态,“清秋”点明时节,二者交织出淡泊氛围;“忆师旷”将思绪拉向春秋乐师师旷的时代,借古贤寄托对知音难觅的怅惘。“好风”“古松枝”以动衬静,风动松枝的声响如天然乐章,与“忆师旷”形成虚实呼应,既写眼前之景,又暗含对古朴雅乐的追思,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文人的审美情怀。其二“一顾成周力有余,白云闲钓五溪鱼”两句以典故对照展现人生选择。“一顾成周”化用周公营建成周的典故,“力有余”凸显建功立业的雄才大略;“白云闲钓”则描绘隐士于五溪垂钓的悠然图景。诗人以“成周”的政治抱负对比“五溪鱼”的隐逸生活,既肯定入世的力量,又向往出世的超脱,通过场景切换展现矛盾又通达的人生态度。“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两句以比喻手法针砭时弊。“麟凤”喻指中原贤才,“莫道无”驳斥人才匮乏论;“结网疏”将朝廷选才比作捕鱼,以网疏喻选拔机制疏漏。诗人用“自是”一词直指问题根源,将人才埋没归咎于统治阶层的不作为,议论中兼具锋芒与理性,既肯定人才存在,又以“结网疏”的形象比喻揭露制度缺陷,体现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其三“长爱真人王子乔,五松山月伴吹箫”“长爱”直抒对仙人王子乔的倾慕,其乘鹤飞升的传说象征超脱世俗的境界;“五松山月”以清冷月色勾勒仙境背景,“伴吹箫”将静态景物与动态仙乐结合,营造出空灵飘逸的画面。诗人以“伴”字赋予明月人格化特质,仿佛月神与王子乔和鸣,通过对仙道的向往,折射出对尘世束缚的疏离感。“从他浮世悲生死,独驾苍鳞入九霄”两句以对比凸显精神超越。“从他”二字放任尘世悲欢,“浮世悲生死”道尽凡人对生死的执念;“独驾苍鳞”则展现仙人驾驭龙鳞飞升的豪迈,“入九霄”的动态描写。“独”字与“浮世”形成对立,诗人以“苍鳞”“九霄”的奇幻意象,语言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其四“越里娃童锦作襦,艳歌声压郢中姝”两句聚焦地域风情之美。“越里娃童”点明地区,“锦作襦”以华美的服饰展现越地富庶;“艳歌”状歌声艳丽,“声压郢中姝”以夸张手法将越地歌声与楚地美女对比,突出其艺术感染力。既写歌声响度,又暗含地域文化自信,诗人通过服饰与音乐的铺陈,勾勒出越地生机勃勃的世俗图景。“无人说向张京兆,一曲江南十斛珠”两句以典故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张京兆”指汉代能臣张敞,此处代指识才之人;“无人说向”点明荐才渠道闭塞,“一曲江南”象征被埋没的人才或技艺。“十斛珠”以重赏喻人才价值,与“无人说向”形成反差。诗人借历史典故影射现实,以“十斛珠”的具象化比喻,议论中饱含对社会机制的批判。其五“云堆西望贼连营,分阃何当举义兵”两句直书战事忧思。“云堆”以厚重云层渲染紧张氛围,“西望贼连营”点明敌情严峻;“分阃”指将领受命统兵,“何当”以反问语气表达对义兵出征的急切期盼。“连营”二字见敌军势众,“举义兵”则彰显正义之师的使命感,诗人将视线从自然景象转向军事局势,以“何当”的追问传递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语言沉郁而有力。“莫道羔裘无壮节,古来成事尽书生”两句以议论收束全诗,颠覆世俗偏见。“莫道”先破后立,驳斥“羔裘无壮节”的刻板印象,“羔裘”代指文人士大夫;“尽书生”以全称判断肯定书生的历史作用,“古来成事”则将结论置于历史验证。诗人用“尽”字强化语气,以“书生”与“壮节”的反差,打破“文弱”的传统认知,既为士人正名,也暗含对自身群体的价值认同,议论中充满刚健之气。
# 世传陈陶诗数百篇,间有佳语,如“中原不是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之类,人多传诵之。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 陶,剑浦人,居南昌之西山。宋齐丘守南昌,因有蒲安之觐,乃自咏云:“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
# 谢云:天下有非常之才,朝不能用,乃隐于渔钓,未可谓世无英雄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
上一篇:唐·陈陶《怀仙吟二首》
下一篇:唐·陈陶《西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