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之君好神仙":有熊氏的君主喜好神仙之道,
"餐霞炼石三千年":通过餐食云霞、炼制丹石修炼了三千年。
"一旦黄龙下九天":一旦黄龙从九天降临,
"骑龙枿枿升紫烟":黄帝骑着龙,龙身层层叠叠地升上紫色的云烟。
"万姓攀髯髯堕地":百姓拉着黄帝的龙须,龙须被拉断掉在地上,
"啼呼弓剑飘寒水":哭喊声中黄帝的弓和剑飘落在寒冷的水边。
"紫鸾八九堕玉笙":八九只紫鸾鸟坠落了玉笙,
"金镜空留照魑魅":金镜徒然留下只能映照妖魔鬼怪。
"羽幢褵褷银汉秋":羽饰的旗帜轻柔如羽绒,在银河的秋色中飘动,
"六宫望断芙蓉愁":六宫妃嫔望眼欲穿满心愁绪如芙蓉凋零。
"应龙下挥中园笑":有翼之龙从天上飞下,在中园挥动翅膀欢笑,
"泓泓水绕青苔洲":清澈的水流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小洲。
"瑞风飒遝天光浅":吉祥的风急促吹过,天色渐暗,
# 飒遝:一作还。
"瑶阙峨峨横露苑":高大的玉阙横亘在带露的苑囿之上。
"沆瀣楼头紫凤歌":夜间的水汽在楼头弥漫,紫凤凰唱着歌,
"三株树下青牛饭":三株神树下,青牛正在吃草。
"鸿胧九阙相玉皇":高大的宫阙与玉皇大帝相对,
"钧天乐引金华郎":钧天广乐引导着金华仙郎。
"散花童子鹤衣短":散花的小仙童穿着短的鹤羽衣,
"投壶姹女蛾眉长":玩投壶游戏的美丽女子有着细长的眉毛。
"彤庭侍宴瑶池席":在红色的宫廷中侍奉宴会,在瑶池的席位上,
"老兔春高桂宫白":月亮中的老兔随春天升高桂树宫殿一片洁白。
"蓬莱下国赐分珪":蓬莱仙岛作为下界之国,被赐予分封的玉圭,
"阿母金桃容小摘":西王母的金桃,容许人们小心采摘。
"仙流万缄虫篆春":仙人流传的万封虫书充满春意,
"三十六洞交风云":三十六洞天与风云交汇。
"千年小兆一蝉蜕":千年的小仙仅仅像蝉蜕一样成仙,
"丹台职亚扶桑君":在丹台上的职位仅次于扶桑神君。
"金乌试浴青门水":太阳尝试在青门的水中沐浴,
"下界蜉蝣几回死":下界的蜉蝣已历经数次死亡。
晚唐诗人
陈陶(803?~879?),唐代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文宗大和间游江南、岭南,曾作诗投献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州镇官员,然均未能引其入仕。大中三年,隐居于洪州西山。陈陶的乐府诗,意境诡异,色彩浓郁,酷似李贺。亦有《塞下曲》《胡无人行》等边塞题材之作,其中《陇西行四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尤为人所传诵。代表作品有《游子吟》《答莲花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融合神话想象与现实描绘的诗。描写了以道教神话为背景,黄帝“餐霞炼石”修行千年后骑龙升仙的场景,通过“万姓攀髯”“弓剑飘寒水”等细节,隐含凡人效仿神仙而不得的无奈,又以“下界蜉蝣几回死”的对比,强化了仙界永恒与凡人渺小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有熊之君好神仙,餐霞炼石三千年。一旦黄龙下九天,骑龙蘖蘖升紫烟。万姓攀髯髯堕地,啼呼弓剑飘寒水。”“有熊之君”(指黄帝)写起,说他喜好神仙之道,以“餐霞炼石”的方式修行三千年。终于有一日,黄龙从天上降临,他骑上龙背,缓缓升入紫色的云烟中。可百姓想抓住他的胡须跟随升仙,胡须却掉落地上;他们哭喊着,连黄帝留下的弓剑都随寒水漂远。这里用“万姓攀髯”的场景,暗示凡人即便想效仿神仙,也难以实现——黄帝能骑龙飞升,凡人却只能空留悲叹。“紫鸾八九堕玉笙,金镜空留照魑魅。”两句,写仙界的器物:紫鸾鸟掉落了玉笙,金镜虽在却只能照见妖怪,既添了仙界的奇异感,又隐约透出几分荒凉。“羽幢䙰褷银汉秋,六宫望断芙蓉愁。应龙下挥中园笑,泓泓水绕青苔洲。瑞风飒遝天光浅,瑶阙峨峨横露苑。沆瀣楼头紫凤歌,三株树下青牛饭。鸿胧九阙相玉皇,钧天乐引金华郎。散花童子鹤衣短,投壶姹女蛾眉长。彤庭侍宴瑶池席,老兔春高桂宫白。蓬莱下国赐分圭,阿母金桃容小摘。”转向详细描绘天界景象。“羽幢䙰褷银汉秋”写仙界的旗帜在银河秋色中轻柔飘动;“六宫望断芙蓉愁”则说六宫的仙人们望穿秋水,连荷花都似带愁容。“应龙下挥中园笑”写神兽应龙在人间园林中挥手而笑,旁边是清浅的青苔洲;“瑞风飒遝天光浅”则是说祥瑞的风掠过,天色都变得浅淡——这些细节把天界写得具体可感,有动有静。再往后,“瑶阙峨峨横露苑”写华美的仙宫横跨露水弥漫的园林;“紫凤歌”“青牛饭”“散花童子”“投壶姹女”等意象,进一步铺陈仙人们的闲适生活:紫凤在楼头歌唱,青牛在树下吃草,穿鹤衣的小童子撒花,美丽的少女玩投壶。直到“彤庭侍宴瑶池席”“蓬莱下国赐分圭”,写西王母在瑶池设宴,连人间帝王也能获赐仙桃——将神仙世界的富贵、悠长与凡人的仰望形成对照。“仙流万缄虫篆春,三十六洞交风云。千年小兆一蝉蜕,丹台职亚扶桑君。金乌试浴青门水,下界蜉蝣几回死。”“仙流万缄虫篆春”说仙人的法术如虫蛀的文字般流传千年;“三十六洞交风云”写众多仙洞与风云相连,更显神秘。但“千年小兆一蝉蜕”一句笔锋一转:哪怕修炼千年的小仙,也不过像蝉蜕壳般微不足道;最后“金乌试浴青门水,下界蜉蝣几回死”以太阳神鸟(金乌)在青门水中试浴的场景作结,对比人间蜉蝣(朝生暮死的小虫)的短暂——仙界的永恒与凡人的渺小,就在这“几回死”的叹息中愈发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