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ēn
zhōu
hán
shǐ
使
jūn

朝代:唐作者:陈陶浏览量:1
kāng
fēng
liú
bǎi
nián
yǒng
jiā
líng
yòu
dēng
xián
yán
chéng
dòng
jīng
hǎi
huá
zūn
kāi
yuè
xià
tiān
nèi
shǐ
使
fēng
guāng
àn
yān
líng
shī
mǎn
shān
chuān
jīn
lái
shuí
hán
jiā
guì
yuè
jué
huī
chuáng
yàn
yǐng
lián

译文

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风已流传五百年,如今温州官署里又迎来贤明的官员。城门戒严时战鼓震天响,惊得鱼群跃出海面,华美的宴厅中酒樽开启,明月朗照夜空。朝廷使者的笔锋照亮案头公文,鄢陵才子的诗句传遍山川大地。当今天下谁能比得上韩家的尊贵,越地旌旗如雁阵连绵,彰显着显赫的门第。

逐句剖析

"康乐风流五百年":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风已流传五百年,

"永嘉铃阁又登贤":如今温州官署里又迎来贤明的官员。

"严城鼓动鱼惊海":城门戒严时战鼓震天响,惊得鱼群跃出海面,

"华屋尊开月下天":华美的宴厅中酒樽开启,明月朗照夜空。

"内使笔锋光案牍":朝廷使者的笔锋照亮案头公文,

"鄢陵诗句满山川":鄢陵才子的诗句传遍山川大地。

"今来谁似韩家贵":当今天下谁能比得上韩家的尊贵,

"越绝麾幢雁影连":越地旌旗如雁阵连绵,彰显着显赫的门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温州韩使君》是唐代诗人陈陶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赞颂温州刺史韩使君的文治功绩为核心,通过历史溯源与现实描绘的交织,展现了其承袭谢灵运风流的人文风范与治理成就。全诗首联以“康乐风流五百年”起兴,将韩氏政绩与谢灵运开创的山水文学传统相勾连;颔联“严城鼓动”“华屋尊开”以工整对仗勾勒出城防威仪与宴饮雅集的双重图景;颈联转写公文批阅之精到与诗歌创作之丰赡,暗含对儒吏兼修的褒扬;尾联“越绝髦幢”之喻,既凸显韩氏家族显赫,又以雁阵连绵象征其德政辐射之广。诗中“鱼惊海”“月下天”等意象雄浑而不失清丽,典故运用自然贴切,在唐人酬赠诗中展现出刚柔相济的独特笔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陈陶(803?~879?),唐代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文宗大和间游江南、岭南,曾作诗投献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州镇官员,然均未能引其入仕。大中三年,隐居于洪州西山。陈陶的乐府诗,意境诡异,色彩浓郁,酷似李贺。亦有《塞下曲》《胡无人行》等边塞题材之作,其中《陇西行四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尤为人所传诵。代表作品有《游子吟》《答莲花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康乐风流五百年,永嘉铃阁又登贤”两句以历史溯源开篇。“康乐”指谢灵运,其山水诗开创温州地域文化传统,“五百年”强调时间跨度,暗含对韩使君继承谢氏文脉的期许。“铃阁”代指官署,以“又登贤”点明韩氏接续贤吏传统,通过“风流”与“登贤”的呼应,既赞颂其文采风流,又凸显其治理功绩。“严城鼓动鱼惊海,华屋尊开月下天”一联虚实相映。“严城鼓动”写城防军纪森严,战鼓声威震得鱼群惊散入海,以夸张手法强化声效;“华屋尊开”转写宴饮雅集,明月映照华堂的清雅意境。一动一静间,既展现韩使君文治武功兼备的形象,又暗含“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鱼、海、月等意象拓展了诗意空间。“内使笔锋光案牍,鄢陵诗句满山川”两句工整对仗。“内使”指宫廷使者,暗喻韩使君政令如笔锋般犀利,能照亮案牍文书;“鄢陵”或指其诗作流传之广,如水流漫山川。此联以“光”与“满”为眼,既赞其理政文书条理分明,又颂其诗歌创作深入民间,在儒吏形象中注入文人气质。“今来谁似韩家贵,越绝髦幢雁影连”尾联以雁阵作结。“越绝”指越地风土,“髦幢”喻仪仗旌旗,暗含韩氏家族显赫;“雁影连”化用雁阵意象,既喻德政如雁行有序,又暗含“雁足传书”的典故,暗示其政绩声名远播。全句以问句收束,在地域传统与家族功业的对照中,完成对韩使君的礼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戴叔伦《送友人东归(一作方干诗,题云送卢评事东归》

下一篇:唐·陈陶《鸡鸣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