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龀七八岁":那些七八岁的儿童,
# 髫龀:儿童换齿。指童年。
"绮纨三四儿":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有那么三四个。
"弄尘复斗草":他们一会儿玩弄尘土,一会儿玩斗草的游戏,
# 斗草:即斗百草,古代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举行。
"尽日乐嬉嬉":一整天都欢欢喜喜的。
"堂上长年客":坐在堂上的我已是上了年纪的人,
# 长年客:年长者。
"鬓间新有丝":鬓间新添了白发。
"一看竹马戏":一看孩子们玩竹马的游戏,
# 竹马戏:以竹竿当马骑的儿童游戏。
"每忆童騃时":我就常常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傻样。
# 童騃:痴呆。
"童騃饶戏乐":童年时幼稚无知却充满了游戏的快乐,
"老大多忧悲":而年老了却有很多忧愁和悲伤。
"静念彼与此":静静地思考孩子和自己的状态,
"不知谁是痴":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痴傻。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儿童的无忧无虑、欢乐嬉戏与诗人年老后的忧愁悲伤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巨大差异,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儿童的游戏场景,如弄尘、斗草、竹马戏等,勾起诗人对童年的回忆,进而抒发自己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描绘了一群七八岁的儿童穿着华丽,整天玩着弄尘、斗草的游戏,尽情欢乐的场景,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中间四句:由儿童的游戏过渡到诗人自身,诗人看到孩子们玩竹马戏,联想到自己童年的时光,而此时自己已是鬓间添丝的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诗人感慨童年多快乐、老年多忧悲,发出“不知谁是痴”的疑问,深化了诗歌对人生不同阶段状态的思考。
上一篇: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下一篇:唐·刘希夷《春日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