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诉衷情·莺语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1
yīng
huā
chūn
zhòu
fēi
wēi
jīn
dài
zhěn
gōng
jǐn
fèng
huáng
wéi
liǔ
ruò
yàn
jiāo
fēi
liáo
yáng
yīn
xìn
mèng
zhōng
guī

译文

莺儿娇语,花儿飞舞,这春天的白昼已过正午。蒙蒙雨满天飞,女郎独守空屋。望着床上的金带枕、宫锦被伤心地拉上绣着凤凰的帐帷。柔嫩的柳枝下,粉蝶儿比翼齐飞,那依依不舍的样子令人心醉。远戍辽阳的借夫书信稀少,只能在梦中看他把家回。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此词多为短句,句间联系词的省略,使整首词显得松散、堆砌;但仔细分析,词中采取以景衬情、以乐显悲的艺术手法,写美好的春景,华美的环境,柳丝蝴蝶共舞的乐景,反衬美梦难成的悲哀,感人至深。篇末点题,又含不尽之意,耐人寻味。首起莺语四个短句,勾勒出莺啼花摇、细雨霏霏的春日正午景象。黄莺,每于芳春之时双飞和鸣,犹五代词人毛文锡咏物词芳春景,暖晴烟,香木见莺迁。传枝偎叶语关关百啭千娇相唤。(《喜迁莺》)的描写。这里简劲地写出莺语二字,即以关关和呜的鸟儿起兴引发以下男女情思的描写,与《诗经》中名篇《关雎》之首起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用比兴手法相同。花舞,谓花枝摇曳,欧阳修《丰乐亭游春》诗之一可作此句注脚。其诗云: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这花舞的意象,即指花摇、花落,孕含着春将归去的惜春、伤春的感怀。一舞字,更给人以迷乱之感。雨霏微三字,又为词带来了迷蒙霏微的意境,那轻柔飘动的雨丝,隐含着幽细隐微的愁绪,正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这样的景物、环境氛围,都为词人以下抒写征妇之怨,作了很好的铺垫。接下金带枕三个短句,由室外莺语花舞雨霏微的自然景色,转至室内床榻陈设的描写。金带枕,宫锦,极言枕之华美。是说在闺室卧榻上,放着精制的枕头。这种枕头是用皇宫中才有的宫锦制成的,还配着金线制作的绶带。这漂亮的枕头,原来是心上人留下的,自然会睹物思人。凤凰帷,谓床的周围,张挂着用绣有凤凰图案的丝罗制作的帷帐。此处凤凰作为无生命的装饰图案,从表层意思看,是在点染女主人公居室内环境的富贵华美;从历代深层意蕴看,与温词中常见的金鹧鸪、绣鸳鸯、双鹞办等鸟类意象相同,都在托物传情。联系全篇看,这里借雌雄偶居不离的鸳鸯,正反衬出思妇的独处、寂寞。因而金带枕,宫锦,凤凰帷,三短句依次排出,实际暗示的仍是离人意象。那么,女主人公的情思、意绪,到底是什么呢且看,柳弱蝶交飞。依依。如果说前五句描写了一个适宜于女主人公昼寝的外部环境,是造成这位女子昼寝晏起的外因,后四句则揭示了其内在原因。这里,词人将笔触集中于庭院中一幕动人的景致上:在嫩绿柔细的柳丝间,对对蝴蝶,上下翻飞,难舍难离。这依依恋恋、交互嬉戏的双飞蝶意象,寓示寄托的正是女主人公渴盼两情相悦、永不分离的爱情梦想。梦想多么美好,但是,她的梦想能够实现吗辽阳音信稀,梦中归。此结拍二句,意象突变,点出闺中人的梦想只是梦想而已,难以实现。她的丈夫戍边辽阳,已很久没有消息,她只有在梦中才能看见丈夫归来。梦中归三字,与蝶交飞的意象对比,借美好的意象,衬托孤独女子的忧愁,使思妇怀人的感情更加沉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题城南杜邠公林亭(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

下一篇:唐·温庭筠《生禖屏风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