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点灯深烛伊":像井底下点蜡烛那样,深深地嘱咐你,
# 伊:人称代词,此处代“你”。,井底: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
"共郎长行莫围棋":虽然你要离开我远游,但我的心与你共长行,切记早归别违期。
# 围棋:中国传统棋艺。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可谓文人雅士的游戏。,长行:古代的一种博戏,用掷骰子来博“长行局”,是一种低俗的赌博,简单易行,盛行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刘毓盘辑本《金荃集》作“长对”。,共:介词,犹同、跟。
"玲珑骰子安红豆":手中玲珑骰子上的颗颗红点,都是最为相思的红豆,
# 骰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玲珑:精巧貌。
"入骨相思知不知":你知道不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对你的相思意。
# 入骨相思知不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爱情诗。诗中借助谐音双关,如“深烛”“围棋”等意象,描绘女子对远行情郎的叮嘱与入骨相思,表达了女子对爱人的眷恋和期盼对方归期不误的深情。
2. 写作手法
双关:“井底点灯深烛伊”中,“烛”谐音“嘱”,一语双关,表面指点燃蜡烛,实际表达女子对情郎的深切叮嘱。象征:“玲珑骰子安红豆”,将红豆嵌入骰子,红豆象征相思,借骰子的“入骨”,象征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描绘出一幅独特画面:女子于井底点亮灯火。为何选在井底点灯?实则“井底之灯”寓意深处之烛,而“深烛”恰与“深嘱”谐音,这里作者独具匠心地运用谐音双关,让词意委婉含蓄。“伊”指代对方,“深烛伊”便是女子饱含深情、郑重其事地叮嘱。那么,她究竟在嘱咐什么呢?紧接着“共郎长行莫围棋”给出答案。“共郎”表明此刻两人正相伴,可“长行”二字一转,暗示离别时刻将至,所以女子才会这般千叮万嘱、情意缱绻。此处“长行”与“围棋”同样巧用谐音双关,“长行”本是一种博戏,在此双关“长途远行”;“围棋”作为传统棋艺,在这儿双关“违误归期”。女子借这样巧妙的表述,深情又隐晦地告诉即将远行的丈夫:出门在外,一定不要耽误回家的日子。生活里,当人们有些话不便直说时,常常会借助这种谐音双关来传达心意。女主人公正是借此,将内心深处的柔情蜜意和担忧牵挂委婉道出,只是这隐语稍显晦涩,需细细品味。后两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由“长行”自然引出“骰子”,制作精巧的骰子上那一颗颗殷红的斑点,恰似寄托相思的红豆,且深深嵌入其中,就如同女子对丈夫深入骨髓、无法磨灭的思念。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前文中“长行莫围棋”的殷切嘱托,原来女子提及“共郎长行”,是想借“长行”博戏所用的“骰子”提醒丈夫:当你玩“长行”摆弄骰子时,是否明白,这骰子上的红点,每一颗都饱含着我对你刻骨铭心的思念?所以,千万不要违背归期。此句精准地展现出女子对丈夫深切的惦念,以及那份难舍难分、浓烈炽热的爱意。“入骨相思”一语双关,情意绵绵,令人心醉神迷。从诗歌结构来看,它与前两句女子对丈夫早日归来、莫要误期的“深嘱”相互呼应。先是女子在与丈夫分别之际深情叮嘱,而后丈夫逾期未归时她又陷入入骨相思,最后以“知不知”这样带有设问寄意的语气轻巧收束全诗,生动展现出这位多情女子急切盼望游子归来的焦灼心境。“知不知”三字,将女子离别之久的煎熬、相聚之难的无奈、相思之深的痛苦,甚至无人倾诉的孤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收束自然,余韵无穷。读者从中真切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真挚而热烈的爱情。女子这般钟情,读来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入骨相思知不知”七个字,无疑是全诗的精妙所在,画龙点睛之笔。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集中体现在后两句,以相思子作比,将女子深沉浓烈的爱意尽情寄托。“入骨相思知不知”短短七字,犹如画龙点睛,瞬间让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全诗巧妙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这与女子的身份和细腻的内心状态高度契合。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诗句表面意思与深层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委婉含蓄的诗境。
# 裴郎中减,晋国公次弟子也。足情调,善谈谐。举子温岐为友,好作歌曲,迄今饮席,多是其词焉……温岐曰:“一尺深红朦曲尘,旧物天生如此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又曰:“井底点灯深烛伊……”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下
# 诗中谐隐,始于古《槁砧》诗,唐贤绝句,间师此意。刘梦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温飞卿“玲珑骰子安红豆,人骨相思知不知”,古趣盎然,勿病其俚与纤也。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 此二首(按指同题二首)皆乐府词也……“烛”字隐喻“嘱”,“围棋”隐喻“违期”,“长行”本古之双陆戏名,以隐喻“长别”。此首言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勿过时而不归。三四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骰子各面刻有红点,以喻入骨之相思也。闺情词作者已多,此二首别开生面,设想极为新颖,庭筠本长于乐府也。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温飞卿号多作侧辞艳曲,其甚者“合欢桃叶(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玲珑骰子安红豆,人骨相思知不知?”亦止此耳。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 《新添声杨柳枝》,温庭筠作。时饮筵竞歌,独女优周德华以声太浮艳不取。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三
# 温飞卿小诗云:“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山谷演之曰:“你有我,我无你分,似合欢桃核,真堪人恨,心儿里有两个人人。”拙矣。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
下一篇:唐·温庭筠《陈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