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野韶光早":旷远原野上春光来得早,
# 韶光:美好的时光。此指春光。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五翳消空,韶光表节。”,迥野:指旷远的原野。唐司空曙《送魏季羔长沙觐兄》诗:“鹤高看迥野,蝉远入中流。”
"晴川柳满堤":晴天下江上杨柳长满堤。
# 柳满堤:一作“映柳堤”。,晴川:晴天下的江面。晋袁峤之《兰亭诗》之二:“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
"拂尘生嫩绿":掸开尘埃生出嫩绿之色,
# 拂尘:掸除尘埃。晋无名氏《白纻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馀作巾。”
"披雪见柔荑":拨开雪花可见柔软嫩芽。
# 柔荑:指柔软初生的白茅嫩芽。《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朱熹集传:“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
"碧玉牙犹短":碧玉似的柳芽还很短小,
# 牙:指柳树的嫩芽。
"黄金缕未齐":金黄色的柳丝尚未长齐。
# 缕:指柳丝。
"腰肢弄寒吹":冷风吹来杨柳摆弄腰肢,
# 寒吹:冷风。南朝宋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参差出寒吹,飉戾江上讴。”
"眉意入春闺":有如春闺人眉间生情意。
# 春闺:女子的闺房。南朝梁简文帝《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非怜江浦佩,羞使春闺空。”
"预恐狂夫折":恐怕狂妄之人胡乱攀折,
# 狂夫:无知妄为的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迎牵逸客迷":望引高雅之客心欢情迷。
# 逸客:超逸高雅的客人。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少留逸客,塞雁飞鸣。”
"新莺将出谷":初春的啼莺将要出幽谷,
# 新莺:初春的啼莺。唐李白《侍宴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出谷:从幽谷出来。常喻指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唐皮日休《旅舍除夜》诗:“出谷空嗟晚,衔杯尚愧先。”
"应借一枝栖":应当可借得一枝来栖息。
# 一枝栖:比喻栖身于极小的地方。语出唐刘餗《隋唐嘉话》。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郊野柳满晴川的春光之景,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将嫩柳比作“碧玉”“黄金缕”,赋予其“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的姿态神情,生动展现柳之娇美。同时借景抒情,以“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委婉表达出诗人渴望出仕的愿望,体现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以“碧玉”比喻嫩绿的柳芽,生动展现柳芽的色泽与鲜嫩质感;用“黄金缕”比喻柳枝,形象描绘出柳枝细长、在阳光下闪耀如金的形态,使柳的形象具体可感。拟人:“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将柳赋予人的姿态与神情,柳枝在寒风中摆动好似女子扭动腰肢,柳的情韵仿佛女子含情的眉眼,赋予柳以灵动的生命力与情感,让柳的形象更加鲜活。
3. 分段赏析
首联“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迥野”点明广阔郊野,“韶光早”写出春光早至,“晴川柳满堤”描绘出晴日里河岸柳树繁茂之景,正面破题,勾勒出开阔而充满生机的画面,为全诗写景奠定基调。次联“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上句承接“绿柳”,写柳枝在风中拂动,嫩绿之色仿佛在尘埃中生长,展现柳的生机。下句运用比喻,以“柔荑”喻柳芽,如女子柔美的手指,形象写出柳芽的娇柔,且“披雪”暗示早春时节柳芽初萌的环境。三联“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继续用比喻,把柳芽比作“碧玉”,写出其色泽温润、短小鲜嫩;将柳枝比作“黄金缕”,描绘出柳枝如金丝般闪耀,长短不齐却富有美感,细腻描摹出柳芽与柳枝的形态。第四联“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赋予绿柳人格色彩,“腰肢”“眉意”将柳拟人化,“弄”“入”二字,使柳仿佛是灵动的女子,在寒风中舞动腰肢,其情韵好似含情眉眼传入春闺,生动表现柳的婀娜与风情。第五联“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引入人的活动,“预恐”表现出对柳可能被折的担忧,“迎牵”则描绘柳似乎在主动吸引、牵绊行人,紧承上联,进一步将绿柳比作柔弱多情的少女,增添了柳的楚楚动人之感。末联“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运用典故,以“新莺”自喻,“借一枝栖”委婉表达出诗人渴望出仕的愿望。虽有观点认为表达归隐意愿,但结合全诗语境及诗人经历,出仕愿望更为契合,展现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 (第十句)滞拙不成句。一作“送客衣”,又失韵,非是。(结)省兰按:逸客,疑系“过客”之讹。
清毛奇龄《唐人试帖》
# 从早春说入,下三句,每句各点一字,虚实不清。三四韵刻划“荑”字,一字一珠。五韵衬句稍弱,结最健。
清谈苑《唐诗试题分韵》
# 首句先从早春说入,次句点明“柳”字,三句承明“绿”字,四句折出“荑”字,五六句实写“荑”字,七八句申写柳之景象,九十句衬写一层,末二句以自况意作结。趣陶园曰:“碧玉”四句,清刻纤倩。
清臧岳《应试唐诗类释》
# 柳腰,柳眉,谁不解用?一经飞卿牙慧,绝不似食烟火人语。此心灵婉妙,固相须为用也。
清吴智临《唐诗增评》
下一篇:唐·温庭筠《送李生归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