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深峰里":月亮从幽深的山峰间升起,
"清凉夜亦寒":清凉的夜晚也透着寒意。
# 夜:一作夏。,凉:一作光。
"每嫌西落疾":常常嫌弃月亮西沉得太快,
"不得到明看":不能一直看到天亮。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月色的五言绝句。诗人描绘了在隐月岫这个地方,月亮从深峰中升起,带来清凉甚至寒意的夜景。通过对月亮西落太快的感叹,体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时光易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描绘了夜晚月亮从深峰中升起,带来清凉之感,而“每嫌西落疾,不得到明看”又体现出夜晚时间短暂,与白天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月出深峰里,清凉夜亦寒”开篇通过描写月亮从深峰中升起的情景,“深峰”点明了月亮升起的位置,给人一种幽深、神秘的感觉。“清凉夜亦寒”不仅描绘了夜晚的环境特点,更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月景的独特韵味,为全诗奠定了宁静、清幽的情感基调。“每嫌西落疾,不得到明看”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每嫌”表明诗人对月亮西沉太快这种状况的嫌弃是经常性的,“西落疾”形象地写出了月亮西沉的速度之快,让诗人来不及细细欣赏。“不得到明看”则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一直看到月亮,直到天亮的愿望,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月景的喜爱与留恋,使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上一篇:唐·张籍《寄韩愈》
下一篇:唐·张籍《赠主客刘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