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bái
èr
shí
èr
shǐ
使
jūn

朝代:唐作者:张籍浏览量:1
sān
cháo
chū
wēi
chén
tóu
bái
jīn
zhāng
wèi
zài
shēn
dēng
zǎo
nián
tóng
zuò
zhǔ
shī
jīn
shì
zhōu
rén
chāng
mén
liǔ
yān
zhōng
yuǎn
mào
yuàn
yīng
shēng
hòu
xīn
chù
yín
shī
xiàng
shān
zhī
jūn
wàng
què
jiāng
chūn

译文

您历经三朝在朝廷担任近臣,如今头发花白却尚未获得高位官印。早年我们同榜登科,受教于同一位主考官,如今您在苏州题诗,已是当地的州官。苏州阊门的柳色在烟雨中显得朦胧深远,茂苑的黄莺鸣声在雨后格外清新。您在这里对着山寺吟诗作赋,想必已忘却当年曲江宴饮的科举荣耀了吧。

逐句剖析

"三朝出入紫微臣":您历经三朝在朝廷担任近臣,

"头白金章未在身":如今头发花白却尚未获得高位官印。

"登第早年同座主":早年我们同榜登科,受教于同一位主考官,

"题诗今日是州人":如今您在苏州题诗,已是当地的州官。

# 是:一作异。

"阊门柳色烟中远":苏州阊门的柳色在烟雨中显得朦胧深远,

"茂苑莺声雨后新":茂苑的黄莺鸣声在雨后格外清新。

"此处吟诗向山寺":您在这里对着山寺吟诗作赋,

"知君忘却曲江春":想必已忘却当年曲江宴饮的科举荣耀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是中唐诗人张籍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为寄赠友人的诗作,它既包含对过往情谊的追忆,也有对友人当下境遇的关切与怀想。诗的前两联“三朝出入紫微臣,头白金章未在身。登第早年同座主,题诗今日是州人”,追忆了与白居易早年同榜科举的经历,以及彼此仕途际遇的感慨。颈联“阊门柳色烟中远,茂苑莺声雨后新”则将笔触转向景物,生动描绘出苏州雨后阊门柳色朦胧、茂苑莺声清新的春日景致。尾联“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曲江春”以含蓄的笔触,暗含对长安过往旧事的怀想。这首诗运用情景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它既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酬唱赠答的传统,也借追忆与写景,展现出文人在仕途流转中仕隐交织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籍晚年,是赠予当时担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的。诗中“登第早年同座主”这句,证实了他们在贞元十六年(800年)一同考中进士、有着师承关联的经历。唐代的读书人常常按照家族同辈中的排行来称呼彼此,“白二十二”的意思就是,白居易在家族同辈里排行第二十二。另外,“三朝出入紫微臣”等诗句,还暗示了白居易曾担任左拾遗、京兆府户曹参军等清要官职的仕途过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文人酬唱的七言律诗。诗歌回忆了与友人早年同科进士及第的过往和各自的仕途经历,描绘了苏州的春日景致,还暗含着对长安旧事的怀念,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酬唱的传统,展现出仕宦与隐逸相互交织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形成三组对比,“紫微臣”与“金章未在身”对比,展现身份与实际境遇的差异;“登第早年”与“题诗今日”对比,体现时光流转中的人生变化;“苏州山寺”与“曲江春色”对比,通过不同地域场景的对照,传递对友人的情思。

3. 分段赏析

首联两句,用“紫微臣”代指中书省的官职,回忆起白居易曾担任过的清贵职位,又写到他如今头发已白,却没有佩戴金章(指高官印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仕途经历的追念。颔联将早年一同科举及第的往事,与如今各自的处境相对照。过去曾是同榜的举子,现在自己却在苏州作诗寄给身为刺史的友人,通过时光流逝中境遇的变化,形成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张力,藏着对岁月变迁的感慨。颈联具体描绘了苏州的景色。阊门外的柳色在烟霭中显得悠远朦胧,茂苑里的黄莺在雨后啼鸣,声音格外清新。“柳色”“莺声”这些典型的江南景物,生动展现了苏州春日的美好,画面感十足。尾联写在苏州的山寺中吟诗时,想到友人或许已经忘了长安曲江池的春色。“曲江春”暗指当年进士及第后在曲江宴游的往事,将苏州的当前景致与长安的旧日记忆相对应,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传递出文人之间相知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汝询曰:三、四浅而宜。五、六摹写苏景亦不恶。周珽曰:起言使君厄于仕爵,次言己与同进,不同所居。后四句即两地景物,反致相忆之莫忘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南村:设色空艳,鲜翠如滴(“阊门柳色”二句下)。

明南村《唐风采》

# 一、二本专叹白,却因三、四“同座主”、“异州人”语,夹入自己,于是言外便有两头白、两未金章人,此又自别样手法。五、六写苏州景物,即七之“此处”二字。言白久滞彼中,应已忘我,“曲江春”之为言占籍至今亦复头白矣。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吴昌祺曰:前言“同座主”后言“忘却曲江春”,殆有不满耶?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有不满意(末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

下一篇:唐·张籍《送白宾客分司东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