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tán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3
dōng
zǎo
guāng
máng
zhǔ
qín
jīng
guā
wén
kǒu
ráo
shēng
àn
xiāng
chū
xiàng
fēn
shǐ
zhī
jiāng
kuò
měi
rén
cháng
yàn
zhào
yǐng
nòng
liú
yǐn
shuǐ
wèi
jīng
yuán
shí
jiàn
zhōu
xíng
mèn
kuàng
zhí
qíng
jǐng
huò

译文

东方旭日早早露出光芒,沙洲上水鸟闹闹嚷嚷。睡卧中听说已到渔浦潭边,桨儿隐隐地把水拨响。太阳出来照耀得景象分明,才知道江面上如此宽广。美女们贪睡常爱晚起,拨开水沫照着倩影梳妆。舟行只怕惊扰饮水的猿猴,还不时能看到水獭在祭祀捕获的鱼儿。乘船而行自然没有烦闷,更何况遇晴日景象开朗。

逐句剖析

"东旭早光芒":东方旭日早早露出光芒,

# 早光芒:一作光苍茫。,东:一作晨。

"渚禽已惊聒":沙洲上水鸟闹闹嚷嚷。

# 聒:喧扰,声音嘈杂。,已:一作似。,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卧闻渔浦口":睡卧中听说已到渔浦潭边,

"桡声暗相拨":桨儿隐隐地把水拨响。

# 桡:船桨。《淮南子·主术训》:“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

"日出气象分":太阳出来照耀得景象分明,

"始知江湖阔":才知道江面上如此宽广。

# 湖:一作路。

"美人常晏起":美女们贪睡常爱晚起,

# 起:一作然。,晏:迟,晚。

"照影弄流沫":拨开水沫照着倩影梳妆。

# 沫:以手掬水洗面曰沫。

"饮水畏惊猿":舟行只怕惊扰饮水的猿猴,

"祭鱼时见獭":还不时能看到水獭在祭祀捕获的鱼儿。

# 时:一作常。,祭鱼:獭捕到的鱼陈列水边,犹如祭祀,称为獭祭鱼。

"舟行自无闷":乘船而行自然没有烦闷,

"况值晴景豁":更何况遇晴日景象开朗。

# 豁: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发渔浦潭》乃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古诗。开篇四句,诗人以所闻入笔,借声音勾勒形态,虚实结合,引人入胜;中间六句描绘所见之景,诸多意象纷至沓来,营造出空阔辽远之境;结尾两句则直抒所感,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整首诗洋溢着乐观情绪,生动展现清晨旅途的独特情趣与诗人舒畅胸怀,呈现出开阔明朗的诗境与心境。诗中江景开阔,景色清美,鸟兽悠然自得,尽显诗人身处大自然的愉悦。其诗风清淡高远,又蕴含壮逸俊发之气,别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早发渔浦潭》由唐代孟浩然所作。开元十四年至十六年(726-728),孟浩然在自洛至关越的漫游途中,行至浙江富春一带。他早年虽有诗名,却未能如愿入仕,心中不免郁闷。但此时面对富春江一带优美的山水风光,心情愉悦,于是写下此诗,借景抒发自己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行写景诗。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从渔浦潭出发,在舟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涵盖自然景色、人物活动以及动物情态,借沿途的诸多景象,营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表达出诗人旅途中愉悦、豁达的心情。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勾勒出晴日清晨于渔浦潭出发的画面。“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起笔便描绘出早晨旭日东升,光辉洒落。沙洲上的水鸟受光线惊扰,纷纷惊起,啼叫声连成一片,将渔浦潭清晨的蓬勃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渚禽惊聒”这一描写极为精妙,仅此一句,便充分渲染出清晨的活力,同时自然地引出后续内容。“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此句承接上文,诗人尚在睡卧之中,被船外水鸟的噪聒声唤醒,紧接着又听到船桨相互拨弄的声音,意识到船已从渔浦潭出发。这两句既点明“早发渔浦潭”的主题,又通过声音描写,以动衬静,生动展现出清晨江边的活力与动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渔浦潭早晨的盎然生机。接下来的六句,诗人描绘了江上行船时所见的秀丽景致。“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诗人先从宏观角度着笔,对晨曦中的江景进行整体勾勒。红日初升,晨雾渐散,一条宽阔的大江展现在眼前。诗句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远的暗示性,体现出诗人独特的山水描写风格。“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诗人将目光投向江岸,描写江边女子晨起梳妆的场景。少女们因贪睡而晚起,此时在江边洗漱梳妆,嬉笑玩闹间,水花四溅,倩影倒映在江水中,摇曳生姿,为辽阔的江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画面,将其融入江景之中,使整个画面兴象华妙,趣味横生。“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诗人又描绘了另一番景象。江水碧绿,两岸青苍,猿猴清晨到江边饮水,见到船只靠近,露出惊慌之色;偶尔还能看到水獭在水中捕鱼。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充满自然奇逸之趣,营造出清远空灵的意境。诗人凭借即兴之笔,将行船途中所见所闻如实绘于纸上,使景色栩栩如生,蕴含着悠然自得的情趣。前文对景境进行了充分渲染描绘,结尾处,诗人吟出“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此句不仅传达出诗人行舟江上、观景时的舒畅心境,展现出其闲淡疏豁、悠然自得的情怀,更增强了景色描写的感染力,使情与景完美交融,达到了情景贯通的艺术效果。

3. 作品点评

《早发渔浦潭》此诗在山水景致的描摹上堪称一绝,笔触细腻入微且富于变化。诗人以超凡的观察力与表现力,将万物的形态与神韵尽数囊括其中。全篇紧扣“早发”这一主题,开篇便以晨光初露为引,描绘东方旭日洒下光芒,渚上禽鸟被惊起鸣叫,船桨划动水面发出深沉回响;继而展现朝阳升起后,江面开阔、波光粼粼的壮丽景象;随后又刻画江边女子浣衣、林间饮猿嬉戏、鱼獭出没等生动场景。随着清晨行舟旅程的推进,诗人在动态行进间捕捉景致,犹如徐徐展开一幅精妙画卷,将晴日江面风光与岸边百态,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画面鲜活灵动。诗中对景物的刻画生动鲜活、惟妙惟肖,浓墨重彩与轻描淡写相得益彰,真正实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与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别是一种清景可人(“桡声”句下)。“美人常晏起”,着此空阔,又别超众作以此(末句下)。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浩然诗常为浅薄一路人藏拙,当于此等处着眼,看其气韵起止处。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精力浑健。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下一篇:唐·杜甫《观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