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早光芒":东方旭日早早露出光芒,
# 早光芒:一作光苍茫。,东:一作晨。
"渚禽已惊聒":沙洲上水鸟闹闹嚷嚷。
# 聒:喧扰,声音嘈杂。,已:一作似。,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卧闻渔浦口":睡卧中听说已到渔浦潭边,
"桡声暗相拨":桨儿隐隐地把水拨响。
# 桡:船桨。《淮南子·主术训》:“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
"日出气象分":太阳出来照耀得景象分明,
"始知江湖阔":才知道江面上如此宽广。
# 湖:一作路。
"美人常晏起":美女们贪睡常爱晚起,
# 起:一作然。,晏:迟,晚。
"照影弄流沫":拨开水沫照着倩影梳妆。
# 沫:以手掬水洗面曰沫。
"饮水畏惊猿":舟行只怕惊扰饮水的猿猴,
"祭鱼时见獭":还不时能看到水獭在祭祀捕获的鱼儿。
# 时:一作常。,祭鱼:獭捕到的鱼陈列水边,犹如祭祀,称为獭祭鱼。
"舟行自无闷":乘船而行自然没有烦闷,
"况值晴景豁":更何况遇晴日景象开朗。
# 豁:开阔。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行写景诗。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从渔浦潭出发,在舟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涵盖自然景色、人物活动以及动物情态,借沿途的诸多景象,营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表达出诗人旅途中愉悦、豁达的心情。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勾勒出晴日清晨于渔浦潭出发的画面。“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起笔便描绘出早晨旭日东升,光辉洒落。沙洲上的水鸟受光线惊扰,纷纷惊起,啼叫声连成一片,将渔浦潭清晨的蓬勃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渚禽惊聒”这一描写极为精妙,仅此一句,便充分渲染出清晨的活力,同时自然地引出后续内容。“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此句承接上文,诗人尚在睡卧之中,被船外水鸟的噪聒声唤醒,紧接着又听到船桨相互拨弄的声音,意识到船已从渔浦潭出发。这两句既点明“早发渔浦潭”的主题,又通过声音描写,以动衬静,生动展现出清晨江边的活力与动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渔浦潭早晨的盎然生机。接下来的六句,诗人描绘了江上行船时所见的秀丽景致。“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诗人先从宏观角度着笔,对晨曦中的江景进行整体勾勒。红日初升,晨雾渐散,一条宽阔的大江展现在眼前。诗句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远的暗示性,体现出诗人独特的山水描写风格。“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诗人将目光投向江岸,描写江边女子晨起梳妆的场景。少女们因贪睡而晚起,此时在江边洗漱梳妆,嬉笑玩闹间,水花四溅,倩影倒映在江水中,摇曳生姿,为辽阔的江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画面,将其融入江景之中,使整个画面兴象华妙,趣味横生。“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诗人又描绘了另一番景象。江水碧绿,两岸青苍,猿猴清晨到江边饮水,见到船只靠近,露出惊慌之色;偶尔还能看到水獭在水中捕鱼。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充满自然奇逸之趣,营造出清远空灵的意境。诗人凭借即兴之笔,将行船途中所见所闻如实绘于纸上,使景色栩栩如生,蕴含着悠然自得的情趣。前文对景境进行了充分渲染描绘,结尾处,诗人吟出“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此句不仅传达出诗人行舟江上、观景时的舒畅心境,展现出其闲淡疏豁、悠然自得的情怀,更增强了景色描写的感染力,使情与景完美交融,达到了情景贯通的艺术效果。
3. 作品点评
《早发渔浦潭》此诗在山水景致的描摹上堪称一绝,笔触细腻入微且富于变化。诗人以超凡的观察力与表现力,将万物的形态与神韵尽数囊括其中。全篇紧扣“早发”这一主题,开篇便以晨光初露为引,描绘东方旭日洒下光芒,渚上禽鸟被惊起鸣叫,船桨划动水面发出深沉回响;继而展现朝阳升起后,江面开阔、波光粼粼的壮丽景象;随后又刻画江边女子浣衣、林间饮猿嬉戏、鱼獭出没等生动场景。随着清晨行舟旅程的推进,诗人在动态行进间捕捉景致,犹如徐徐展开一幅精妙画卷,将晴日江面风光与岸边百态,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画面鲜活灵动。诗中对景物的刻画生动鲜活、惟妙惟肖,浓墨重彩与轻描淡写相得益彰,真正实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与享受。
# 别是一种清景可人(“桡声”句下)。“美人常晏起”,着此空阔,又别超众作以此(末句下)。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浩然诗常为浅薄一路人藏拙,当于此等处着眼,看其气韵起止处。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精力浑健。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八
下一篇:唐·杜甫《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