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悲子云居":我为扬雄的故居感到悲伤,
"寂寞人已去":这里一片冷清孤寂,因为那位贤人已经离世了。
"娟娟西江月":明媚柔和的西江月色,
"犹照草玄处":依然映照着当年草拟《太玄经》的地方。
"精怪喜无人":精怪(暗指世俗小人)因无人监管而窃喜,
"睢盱藏老树":瞪大眼睛窥视着,躲藏在古老的大树后面。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此诗描写了汉代大儒扬雄故居草玄台的荒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深切追思与对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悲凉感慨。
2. 分段赏析
“吾悲子云居,寂寞人已去”,直抒胸臆,点明诗人面对扬雄故居时的悲凉心境。“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这位前代文豪逝去的深切哀悼与对其身后寂寞的感伤。“寂寞人已去”简洁有力地勾勒出斯人已逝、旧居空寂的苍凉景象。“娟娟西江月,犹照草玄处”,转向景物描写。“娟娟”形容月色清丽美好,“犹照”二字则赋予明月以历史见证者的意味。清冷的月光依旧洒落在扬雄当年著述《太玄经》的草玄台上,形成对照。月色亘古不变,反衬出人事变迁、先贤难再的遗憾。“精怪喜无人,睢盱藏老树”,诗人设想此地因主人离去、人迹罕至,使得精怪得以欢喜出没,在老树后窥视。此句以荒诞的意象进一步渲染故居的荒凉冷寂,暗示扬雄的离去使此地失去了精神的守护,甚至沦为了异类盘踞之所。这看似怪诞的描写,实则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对扬雄的追思和对其精神遗产无人继承的隐忧。
上一篇:唐·岑参《严君平卜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