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guó
zhōu
dōng
tíng
sòng
guī
fēng
bié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liǔ
duǒ
yīng
jiāo
huā
yīn
hóng
tíng
绿
jiǔ
sòng
jūn
huán
dào
lái
hán
chóu
zhōng
yuè
guī
pán
谿
mèng
shān
lián
qián
chūn
yīng
shì
shàng
míng
hǎo
shì
xián
西
wàng
xiāng
guān
cháng
duàn
duì
jūn
shān
xiù
lèi
hén
bān

译文

柳丝低垂柔软,黄莺娇啼婉转,花儿又变得鲜艳夺目,在这红亭中摆上绿酒为你送行,送你回归故乡。当你经过函谷关时,面对那让人忧愁的明月,回到家乡磻谿,那是你梦中时常出现的美丽山峦。门前帘外这美丽的春日景色真应该好好珍惜啊,这世上的浮名虚利,最好还是把它看作是闲适无用之物。向西遥望故乡,思念之情让我肝肠寸断,面对着你,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沾湿了我的衣衫,留下了斑斑泪痕。

逐句剖析

"柳亸莺娇花复殷":柳丝低垂柔软,黄莺娇啼婉转,花儿又变得鲜艳夺目,

"红亭绿酒送君还":在这红亭中摆上绿酒为你送行,送你回归故乡。

"到来函谷愁中月":当你经过函谷关时,面对那让人忧愁的明月,

"归去磻谿梦里山":回到家乡磻谿,那是你梦中时常出现的美丽山峦。

"帘前春色应须惜":门前帘外这美丽的春日景色真应该好好珍惜啊,

"世上浮名好是闲":这世上的浮名虚利,最好还是把它看作是闲适无用之物。

"西望乡关肠欲断":向西遥望故乡,思念之情让我肝肠寸断,

"对君衫袖泪痕斑":面对着你,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沾湿了我的衣衫,留下了斑斑泪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送别诗。此诗以“柳亸莺娇花复殷”的暮春意象起兴,通过柳枝低垂、莺啼婉转、花色浓艳的细腻描摹,渲染出浓烈的离别氛围;“函谷愁中月”与“磻谿梦里山”虚实相生,既暗示友人归途的迢遥(函谷为入秦要道),又融入姜尚垂钓磻谿的典故,暗含对隐逸生活的期许;“春色应须惜”与“浮名好是闲”形成转折,由景入情,直抒对功名淡泊的襟怀;尾联“西望乡关”“衫袖泪痕”以动作细节强化离愁,将个人感伤与家国遥思融为一体。全诗以工稳对仗勾连时空,借暮春景语写别情,于华美辞藻中渗透深沉怅惘,在盛唐送别诗中呈现出哀而不伤的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柳亸莺娇”描绘出柳丝轻柔下垂、黄莺娇啼婉转的画面,展现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花复殷”写出花儿盛开得鲜艳繁茂,一片艳丽的春日景象。“红亭绿酒”则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场景,红亭与绿酒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为友人送行,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颔联“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谿梦里山”:这两句是诗人对友人旅途和归家后的想象。函谷是友人必经之地,当友人在途中看到函谷关的明月时,可能会因远离家乡和友人而心生忧愁;“归去磻谿梦里山”,磻谿是友人故乡扶风的一处地方,诗人想象友人回到家乡,梦中都会见到故乡的山水,表达了友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此次归乡的急切与喜悦。颈联“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诗人由眼前的春色引发感慨,劝友人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春光,不要过于追逐世间的浮名。“帘前春色”照应了首联的春日美景,强调了时光的美好与易逝;“世上浮名”则体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淡,认为与美好的自然和真挚的情感相比,浮名是虚幻而无意义的,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豁达的情怀。尾联“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西望乡关”表明诗人送别友人时,望着友人归去的方向,想到自己远离故乡,不禁肝肠寸断。“对君衫袖泪痕斑”则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离别而伤心落泪,泪水沾湿了友人的衣衫,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自己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胡元瑞曰:七言律对起,则杜之“风急天高”实为妙绝,而岑参“鸡鸣紫陌”、“柳亸莺娇”二起,工丽婉约,亦可讽咏。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三昧语,最要顿悟(“到来函谷”一联下)。

明李攀龙《唐诗选》

# 深厚婉转,盛唐用虚之最高者,然亦略带景事,不作全虚。

明李攀龙《唐诗直解》

# 起语艳丽而音切急,下面遂见宽缓。结意深长,音却略急,以缴上文,妙甚。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唐律之由盛而中,极迠盛衰之介。然王维、钱起,实相唱酬;子美全集,半是大历以后,其间逗漏,实有可言。……如右丞《明到衡山》篇,嘉州“函谷”、“硕溪”句,隐隐钱(起)、刘(长卿)、卢(纶)、李(端)间矣。

明王世懋《艺圃撷馀》

# 周珽曰:古意幽韵,盛唐妙境。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柳亸”、“花殷”中,忽然横插“莺娇”,一奇;下再硬接“红亭绿酒”,二奇;二句十四字,先闲写去十一字,只馀三字写得“送君还”,三奇。然而皆不具论,我正细读其“送君还”之二字,恰似今日幸甚,包还故物也者。看他三、四写此司马,来便是愁,不是他人来而不得意始愁;梦久已去,不是今日直至送之归始去,便知此三字真是写出此司马通体轻快。此为名家之名笔,大家之大笔也(首四句下)。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此乃大似杜审言,开天同绝少。方送未归,故曰“梦里山”,亦以见其欲归之久也,隐括成语,妙。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句法似宽,篇意甚紧。

清毛张健《唐体馀编》

# “到来函谷”,见客夜愁中之月;“归去磻溪”,见他乡梦里之山。用得幻甚,奇甚。……“春色”应首句,笔力高绝。“好是闲”说浮名,之味,又关合上下,妙绝。惜结句草率。

清屈复《唐诗成法》

# 留滞迍邅,两人一样光景,结语和盘托出,沉痛处俱觉意味深长。

清徐增《唐诗笺要》

# 新辟(到来函谷“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于鳞于嘉州“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溪梦里山”注云:“是三昧语,最要顿悟。”是即渔洋《三昧集》之开山也。愚按:嘉州此联,宛转入情,虚实相副,妙处正在目前,诠以“三昧”,转觉凿之使深,令人难喻。渔洋祖袭此论,亦好高之弊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下一篇:唐·岑参《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