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吏姓梅":这位如神仙般的官吏姓梅,
"人吏待君来":属吏们都在等候您的到来。
"渭北草新出":渭水以北的青草刚刚长出,
"江南花已开":江南的花朵却已经绽放。
"城边宋玉宅":城边有宋玉曾经居住的宅院,
"峡口楚王台":峡口有楚王当年的台榭。
"不畏无知己":不必担心没有知己,
"荆州甚爱才":荆州一带非常爱惜有才能的人。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神仙吏姓梅,人吏待君来”,开篇便以“神仙吏”称呼这位姓梅的官吏,用“神仙”二字赋予其超凡的气质,塑造出一位受人敬重的官吏形象。“人吏待君来”则通过属吏们等候他到来的情景,从侧面烘托出他在属吏心中的分量,传递出对他的期待与敬重。这一联以人物形象起笔,语言简洁却鲜明,为全诗奠定了赞誉的情感基调。颔联“渭北草新出,江南花已开”,转入景物描写。“渭北草新出”写出北方草木刚刚萌发的景象,“江南花已开”则描绘出南方花朵已然绽放的景致。两句通过南北景物的对比,展现出不同地域的时令特征,既勾勒出自然的生机,又暗含着空间的转换,为下文提及的“城边”“峡口”做了铺垫,同时以景物的鲜活反衬出对人物的关注。颈联“城边宋玉宅,峡口楚王台”,引入“宋玉宅”“楚王台”两个历史遗迹。宋玉是古代著名文人,楚王台则关联着历史典故,这两个意象的引入,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通过历史遗迹的提及,暗示出此地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与前文的自然景物形成人文与自然的呼应。尾联“不畏无知己,荆州甚爱才”,直抒胸臆,表达出对这位梅姓官吏的劝慰与肯定。“不畏无知己”打消了可能存在的顾虑,“荆州甚爱才”则点明此地重视人才的环境,既回应了首联对梅姓官吏的赞誉,又传递出对他未来境遇的乐观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