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江海别":自从和老友上次在江海分别,
# 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
"几度隔山川":山水相隔已经度过许多年了。
# 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
"乍见翻疑梦":突然相见反倒怀疑是在梦中,
# 乍见翻疑梦:多年不见,乍一相逢,反而怀疑这是梦境。乍:骤,突然。翻:反而。这句说了,多年不见,乍一相逢,反而怀疑这是梦境。
"相悲各问年":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多少年没见了。
# 年:年时光景。
"孤灯寒照雨":一盏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
"深竹暗浮烟":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
# 深竹:一作湿竹。
"更有明朝恨":明日早上更是一番离愁别恨,
"离杯惜共传":今夜相聚的离别之酒更要相互举杯痛饮。
# 共传:互相举杯。,惜:珍惜。,离杯:饯别之酒。杯:酒杯,此代指酒。
唐代诗人
司空曙(720?~790?),唐代诗人。字文明,一说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一说今北京西)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中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累官左拾遗。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寄意幽远,或直抒哀愁,风格婉雅闲淡,语近性情,长于五律。司空曙还有不少赠别、交游的作品,工于造句,深于述情,名篇有七绝《江村即事》。代表作品有《田家》《喜外弟卢纶见宿》。著有《司空文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惜别诗。描写了与故友久别重逢又要别离的场景,全诗以上次离别为开端,接着写这次相逢的不易,还以为是梦境,然后描写寒夜孤灯,烟云寒雨笼罩竹林的凄冷景象,最后写明朝又要离别伤情,今夜应举杯痛饮,同诉衷肠。
2. 写作手法
渲染: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二句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回忆式叙事开篇,点明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背景。“江海别”“隔山川”既表示地理位置上的辽阔,也写出了诗人与好友相逢的不易,“几度”则是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从上一次分别到现在重逢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了。颔联重点描写与友人重逢时喜悲感伤的心理,“乍见翻疑梦”与好友多年未见,如今的重逢的惊喜感如此不真实还以为是在做梦,“各问年”则是揭示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之情。颈联转写夜宿场景,以景寓情,烘托离愁。“孤灯”象征人际疏离,“寒雨”强化凄冷氛围;既写环境萧瑟,也隐喻心境悲凉。竹林幽深,烟雾缭绕,暗示诗人与友人聚散难测。尾联表面上在劝饮离别莫伤怀,实际上却在写离别之伤痛。一个“更”字更是点明了即将离别的伤痛,诗人与友人在昏暗的灯光下举杯劝饮,表现出二人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对明日离别的不舍。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颔联和颈联四句对账极为工整,写久别重逢悲喜感伤,烟雾缭绕笼罩寒夜,久别初见的悲喜交集,情绪几乎不可收拾。但在尾联,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这说明诗人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 真情实语,故自动人。
清乔亿《大历诗略》卷三
# 三、四写别久忽遇之情,五、六夜中共宿之景。通体一气,无饾饤习,尔时已为高格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一
#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前一首司空曙,后一首郎士元,皆前虚后实之格,今之言唐诗者多尚此。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三、四一联,乃久别忽逢之绝唱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诗有简而妙者……戴叔伦“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不如司空曙“乍见翻疑梦”。
明谢榛《四溟诗话》
# 司空曙“相悲各问年”,更自应手犀快。风尘阅历,有此苦语。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 叙别后再会之情,且悲且喜,宛然在目。
明黄克缵、卫一凤《全唐风雅》
# 此诗本中唐绝唱,然江海、山川未免重叠。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情景兼写,不失古法。
清屈复《唐诗成法》
# 真景真情(“乍见”一联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四句更胜。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
# 三、四千古名句,能传久别初见之神。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吴北江
# 发句先叙别况,曰“几度”,见相见之难矣。颔联叙相见:曰“乍见”,言别久忽见也;曰“翻疑梦”,言未信为真,反疑是梦也;曰“相悲”,言相叙别情,不觉悲感也;曰“各问年”,言别久人亦老大,不能记其年岁,故各须相问也。颈联写云阳馆之景况。夜本凄清,况是孤灯,又相照附中乎?故曰“寒”。夜本迷茫,况是深竹,何能见烟浮乎?故曰“暗”。落句想到又别日,更有系缴上意,言此情此景,相对本是寡欢,况来朝又欲别乎?
唐皎然《诗式》
上一篇:唐·令狐楚《相思河》
下一篇:唐·卢纶《晚次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