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凫出未央":您像成双的野鸭从未央宫出发,
# 双凫出未央:谓宇文舍人要离开长安到外地做官。未央,汉代长安宫殿,借代长安。双凫,当指县令。
"千里过河阳":远行千里前往河阳任职。
"马带新行色":您的马带着刚刚踏上行程的神气,
"衣闻旧御香":衣服上还留存着往日在宫中沾染的御香。
"县花迎墨绶":元城县的鲜花迎接您佩戴墨绶,
# 县花迎墨绶:“县花”二句:意为宇文舍人带着县令特有的铜印墨绶却元城走马上任。县花,元城县开放的百花;墨绶,县官所用的墨色丝带,也叫黑绶。
"关柳拂铜章":边关的柳树轻拂着您的铜印。
# 铜章:铜印。
"别后能为政":分别之后希望您能治理好政事,
"相思淇水长":我对您的相思就如淇水一样悠长。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作描绘了友人离京赴元城任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呼应了唐代文人以水抒怀的传统。
2. 写作手法
起兴:“双凫出未央”诗人以双凫从未央宫飞出的景象起兴,引出友人宇文舍人离开京城,前往千里之外河阳(元城)赴任的主题。双凫在古代常与官员出行联系在一起,这里借双凫引出友人离京赴任的行程。对比:“马带新行色”描述的是友人即将踏上新旅程,马都带着全新的出行气象,象征着友人将要开启一段新的人生阶段,奔赴远方任职。而“衣闻旧御香”,“旧御香”暗示着友人过去在皇帝身边为官的经历,代表着过去的身份与生活。“新”的行色与“旧”的御香形成对比,突出友人当下处境与过去的差异。化用:“相思淇水长”化用了淇水这一意象。淇水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情感,特别是男女相思之情。这里诗人化用淇水意象,将其用来抒发自己与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同时呼应了唐代文人以水抒怀的传统,借淇水之长来形容相思的绵长无尽。
3. 分段赏析
首联“双凫出未央,千里过河阳”,运用“双凫”这一典故,以双凫从未央宫飞出,比喻宇文舍人离开京城,前往千里之外的河阳赴任,点明友人的行程,“出未央”凸显其从京城出发的不凡起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马带新行色,衣闻旧御香”,从细节处刻画友人。马带着即将远行的新貌,友人衣服上还留存着旧日在宫中沾染的御香,既写出友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意气风发,又暗示其曾在宫中任职的荣耀过往,巧妙展现出友人身份的转变。颈联“县花迎墨绶,关柳拂铜章”,想象宇文舍人到任时的场景。县城的鲜花似乎在迎接他佩戴墨绶,边关的柳树轻拂着他的铜印,“迎”“拂”二字赋予花柳以人的情感,营造出热烈欢迎的氛围,表达出对友人到任后能顺利开展政务的美好期许。尾联“别后能为政,相思淇水长”,直接表达对友人的祝愿与不舍。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治理好政务,同时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将这份情谊比作淇水一样悠长,以景结情,余韵悠长,既体现出对友人的关切,又饱含着深深的惜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