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访但寻钟":前来拜访只须循着钟声,
"门寒古殿松":寺庙门庭清冷,古老的殿堂外长着松树。
"弹琴醒暮酒":弹起琴弦驱散暮色中的酒意,
"卷幔引诸峰":卷起帘幔,远山群峰仿佛被引入室内。
"事惬林中语":林中闲谈心意畅快,
"人幽物外踪":人境清幽如脱略尘世的踪迹。
"吾庐幸接近":幸好我的居所离这里很近,
"兹地兴偏慵":这地方让我兴致悠长,慵懒忘归。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诗人以独特的方式开启寻友之旅。“寻钟”二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为这趟寻访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清幽。“门寒”暗示僧院的冷落寂寥,“古殿松”则勾勒出一幅古朴、静谧的画面,古松伫立,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颔联“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诗人进入僧院后的活动跃然纸上。弹琴醒酒,尽显文人的雅致与洒脱,在悠扬的琴声中,醉意渐消,心境也愈发澄澈。卷起幔帐,诸峰映入眼帘,仿佛将室外的山水画卷引入室内,人与自然在此刻融为一体,尽显闲适自在。颈联“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感受。在林中与友人交谈,事情都那么惬意,二人心灵相通,畅所欲言。友人幽居于此,踪迹仿佛超脱于物外,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状态,让诗人心生羡慕与赞美。尾联“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诗人庆幸自己的居所与友人相近,然而来到此地,却越发慵懒。这并非真正的慵懒,而是对这种清幽、闲适生活的沉醉与享受,不愿再回到尘世的纷扰之中。
上一篇:唐·岑参《寻阳七郎中宅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