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jiǔ
quán
hán
tài
shǒu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tài
shǒu
yǒu
néng
zhèng
yáo
wén
rén
fèng
qián
jìn
gōng
jiā
cháng
qīng
pín
jiǔ
quán
西
wàng
guān
dào
qiān
shān
wàn
jiē
bái
cǎo
jūn
zǒu
guī
cháng
ān
jūn
shū
lìng
rén
lǎo

译文

太守您有卓越的治政才能,远闻其名如同古代贤人。您的俸禄全部用来招待宾客,家中生计却常常清苦贫寒。从酒泉向西眺望玉门关的道路,千山万壑的戈壁都长满白草。告别您后,我骑马疾驰返回长安,思念您却忽然使人衰老。

逐句剖析

"太守有能政":太守您有卓越的治政才能,

"遥闻如古人":远闻其名如同古代贤人。

"俸钱尽供客":您的俸禄全部用来招待宾客,

"家计常清贫":家中生计却常常清苦贫寒。

"酒泉西望玉关道":从酒泉向西眺望玉门关的道路,

"千山万碛皆白草":千山万壑的戈壁都长满白草。

"辞君走马归长安":告别您后,我骑马疾驰返回长安,

"忆君倏忽令人老":思念您却忽然使人衰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酒泉韩太守》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前往凉州的路上经过酒泉时写的诗。诗里一方面赞扬了酒泉太守韩经福为官清廉的品质(比如诗中提到“俸钱尽供客,家计亦清贫”),另一方面用“千山万碛皆白草”这类描写,呈现了河西走廊荒漠地区的植被特点。这首诗通过“白草”“沙碛”等边塞常见景物,和长安的繁华景象形成对比,既展现出西域苍茫广阔的自然风貌,又隐含着诗人建功立业的志向与思念家乡的愁绪相互交织的复杂心情,也体现了岑参边塞诗“气势宏大、地域特色突出”的艺术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岑参在天宝年间两次出塞途中经过甘肃,在酒泉受到太守韩经福的宴请时写下这首诗。那时他从酒泉向西眺望玉门关,马上要穿过莫贺延碛前往西域,这样的地理环境让他通过写诗记录下边地的风物和自己的内心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诗,介绍了诗人对酒泉太守韩经福的赞誉与离别感慨,全诗通过政绩赞颂与边塞书写的两方面,体现了岑参边塞诗“雄奇瑰丽中见细腻”的艺术特质。

2. 写作手法

反复:“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中,“君”字两次出现,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强化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凸显离别时的不舍与重逢难期的无奈。对比:“忆君倏忽令人老”中,“倏忽”二字将时间压缩,形成今昔对比:昔日共事的场景犹在眼前,转眼却已鬓发苍苍。突显岁月无情,深化了离别时的怅惘与对友人的追忆。

3. 分段赏析

“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开门见山,直接赞扬韩太守的治理能力。“如古人”三字分量很重,既表达对其政绩的高度认可,也暗含将其与历史上的良吏相提并论之意,语言质朴却充满敬意。“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从生活细节切入,用“俸钱尽供客”与“家计清贫”形成鲜明对比:本应用于自身生活的俸禄,全用来招待宾客;本应富足的家境,始终保持着清苦。这一对比生动刻画出韩太守重义轻财、廉洁奉公的形象,没有华丽辞藻,却让人物品格跃然纸上。“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转向环境描写。诗人站在酒泉向西眺望,只见通往玉门关的道路上,千山万壑间满是白草。苍茫的边塞风光不仅点明了韩太守任职的艰苦环境,也暗含对其坚守边疆、默默奉献的敬佩,在这荒凉之地,他仍坚持“能政”,更显不易。“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由送别转入回忆。“走马归长安”写自己离开时的匆匆,“倏忽令人老”则以时间飞逝的感慨,侧面烘托对韩太守的思念之深。没有直接说“想念”,却通过“倏忽”二字,将离别后的时光流逝与内心的牵挂自然融合,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代表作品,被《嘉峪关边塞诗的特点及历史分期研究》一书列为展现西北地区雄奇景象的典型例子。《自然地理生态影响下的唐代丝绸之路诗歌创作》提到,这首诗通过对白草意象的刻画和对当地地貌的描写,为唐代诗人认识西域提供了地理层面的参考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石上藤(得上字)》

下一篇:唐·岑参《送郭乂杂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