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ān
líng
jiān
huán
shào
shì
zhǐ
qiū
píng
tiào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cǎo
táng
jìn
shào
shì
jìng
wén
fēng
sōng
yuè
chū
pān
líng
jiān
zhào
jiàn
shí
liù
fēng
jiǔ
yuè
shān
chì
yún
dàn
qiū
róng
huǒ
diǎn
yáng
cūn
yān
shēn
sōng
jiǎo
zhōng
shàng
jiàn
jiǎng
shēng
nán
zài
féng
shèng
qiè
zhǐ
zhī
jiā
wèi
shuí
nóng
zuó
shān
sēng
shàng
dào
tiān
tán
dōng
xiàng
xià
wàng
léi
yún
jiān
jiàn
huí
lóng
rén
qún
shū
zhuǎn
ài
qiū
zhōng
xīn
dàn
shuǐ
huì
xìng
yōu
niǎo
tōng
wēi
liǎo
shì
chū
chù
nǎi
tóng
kuàng
běn
huàn
qíng
shì
jiāng
dào
fēng

译文

我的草堂靠近少室山,在宁静的夜晚,能听见风吹过松林的声音。月亮从潘陵尖缓缓升起,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少室山的十六座山峰。九月时节,山中的树叶变得一片赤红,溪边的云朵淡薄,呈现出秋天淡雅的容颜。远远望去,伊阳村中有星星点点的灯火闪烁,烟雾弥漫中,嵩山脚下寺庙的钟声悠悠传来。像尚子平那样的隐士如今已难以见到,蒋诩这样的高洁之士也难以再相逢。这山中的美好惬意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此美妙的趣味又能对谁去诉说,让谁来体会这份浓厚呢。昨天我按照与山寺僧人的约定,登上了天坛山的东面。从山上向下望去,只见雷雨交加,云雾之间隐约能看到如龙一般的云气在回转游动。到了傍晚,我与世俗人群愈发疏远,反而更加喜爱这山间的丘壑美景。我的心境在这山水树木之间变得淡泊宁静,兴致所至,仿佛能与鱼鸟心意相通。对于那些细微渺小的事情我已经看开释然了,我明白自己与世俗之人的处世之道和人生追求是截然不同的。何况我本来就没有追求仕途做官的心意,我发誓要遵循道家的风范,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逐句剖析

"草堂近少室":我的草堂靠近少室山,

"夜静闻风松":在宁静的夜晚,能听见风吹过松林的声音。

"月出潘陵尖":月亮从潘陵尖缓缓升起,

"照见十六峰":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少室山的十六座山峰。

"九月山叶赤":九月时节,山中的树叶变得一片赤红,

"溪云淡秋容":溪边的云朵淡薄,呈现出秋天淡雅的容颜。

"火点伊阳村":远远望去,伊阳村中有星星点点的灯火闪烁,

# 伊阳:唐县名,在今伊川县南。

"烟深嵩角钟":烟雾弥漫中,嵩山脚下寺庙的钟声悠悠传来。

"尚子不可见":像尚子平那样的隐士如今已难以见到,

# 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

"蒋生难再逢":蒋诩这样的高洁之士也难以再相逢。

# 蒋生:指蒋诩,汉代兖州刺史,廉直有名声。

"胜惬只自知":这山中的美好惬意只有我自己知道,

"佳趣为谁浓":如此美妙的趣味又能对谁去诉说,让谁来体会这份浓厚呢。

"昨诣山僧期":昨天我按照与山寺僧人的约定,

"上到天坛东":登上了天坛山的东面。

# 天坛:指天坛山,在河南济源县。

"向下望雷雨":从山上向下望去,只见雷雨交加,

"云间见回龙":云雾之间隐约能看到如龙一般的云气在回转游动。

"夕与人群疏":到了傍晚,我与世俗人群愈发疏远,

"转爱丘壑中":反而更加喜爱这山间的丘壑美景。

"心澹水木会":我的心境在这山水树木之间变得淡泊宁静,

"兴幽鱼鸟通":兴致所至,仿佛能与鱼鸟心意相通。

"稀微了自释":对于那些细微渺小的事情我已经看开释然了,

"出处乃不同":我明白自己与世俗之人的处世之道和人生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 出处:出官与居家,犹言进退。

"况本无宦情":何况我本来就没有追求仕途做官的心意,

"誓将依道风":我发誓要遵循道家的风范,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此诗以秋日山居所见所感为脉络,“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点明归隐地点与静谧氛围;“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以俯瞰视角勾画山势连绵的壮阔图景;“九月山叶赤,溪云淡秋容”通过色彩对比渲染秋色斑斓,“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以明暗交织的笔法摹写山村暮色;“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借隐士典故暗抒孤高心境;“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直抒弃绝仕途、皈依自然的志趣。全诗以清丽笔触捕捉山居秋夕的幽邃意境,于动静相生间展现诗人超脱尘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岑参后期诗风转向山水田园后的淡远与深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八句:“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诗人先点明自己的草堂靠近少室山,夜晚宁静之时,能听到风吹松树的声音。接着写月亮从潘陵尖升起,月光洒在十六座山峰上,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给人以空灵之感。“九月山叶赤,溪云淡秋容。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进一步描绘秋季景色,九月的山间树叶已经变红,溪上的云朵淡薄,呈现出秋天特有的容貌。远处伊阳村有灯火闪烁,而嵩角的钟声在烟雾缭绕中传来,视听结合,将秋夕的景色描绘得有声有色,富有层次感,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又流露出一丝宁静中的寂寥。中间四句:“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尚子、蒋生分别指东汉的尚子平与蒋诩,他们都是著名的隐士。诗人在此感慨像尚子平、蒋诩这样的隐士已难以见到,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的追怀以及对当今社会中隐士精神缺失的遗憾。“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诗人觉得自己在这秋夕美景中的惬意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如此美妙的趣味却不知与谁分享,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后八句:“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诗人回忆起昨天与山僧相约,登上了天坛东,向下望去,看到雷雨交加,云间有龙形的云气回旋,这几句通过描写奇特的自然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夕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心澹水木会,兴幽鱼鸟通”,经过这些经历,诗人在傍晚时分更加疏离人群,转而喜爱这幽静的丘壑。他的内心在水木之间变得淡泊宁静,兴致所至,仿佛能与鱼鸟相通,达到了一种物我相融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享受。“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诗人对世间的细微之事已经释然,明白自己与世俗之人的出处不同。况且自己本来就没有做官的心思,发誓要遵循道家的风范,坚守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追求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坚定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下一篇:唐·岑参《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