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行路难":听说你这一路行路艰难,
"惆怅临长衢":我惆怅地站在长街目送你远去。
"岂不惮险艰":难道不怕山路险峻,
"王程剩相拘":只因皇命难违,不得不受行程拘束。
"忆昨蓬莱宫":还记得当初在蓬莱宫中,
"新授刺史符":刚接到任命刺史的文书。
"明主仍赐衣":皇上还赐下锦袍,
"价直千万余":价值千万金。
"何幸承命日":何等幸运能在受命之日,
"得与夫子俱":与你这位贤大夫同行。
"携手出华省":我们携手走出宫门,
"连镳赴长途":两匹马并辔踏上漫漫长途。
"五马当路嘶":五匹骏马在蜀道上嘶鸣,
"按节投蜀都":按着节拍向蜀都进发。
"千崖信萦折":千重山崖曲折回环,
# 崖:一作岩。
"一径何盘纡":一条小径如何能如此蜿蜒。
"层冰滑征轮":厚厚的冰层让车轮打滑,
"密竹碍隼旟":茂密的竹林阻碍车驾前行。
"深林迷昏旦":幽深的密林中昼夜难辨,
"栈道凌空虚":高悬的栈道仿佛通向虚空。
"飞雪缩马毛":飞雪冻得马鬃收缩,
"烈风擘我肤":烈风像刀子割裂我的皮肤。
"峰攒望天小":山峰簇拥如林,抬头只见天空狭窄,
"亭午见日初":直到正午才能看见初升的太阳。
"夜宿月近人":夜晚投宿时明月与人亲近,
"朝行云满车":清晨出发时云雾遮蔽车顶。
"泉浇石罅坼":泉水冲刷着岩石裂缝,
"火入松心枯":野火将松树心烧成焦枯。
"亚尹同心者":你这位贤明的少尹啊,
"风流贤大夫":风流儒雅的君子。
"荣禄上及亲":荣华与俸禄惠及亲人,
"之官随板舆":上任时夫人乘车随行。
"高价振台阁":你高洁的诗文震动朝堂,
"清词出应徐":清丽的辞藻堪比应璩、徐干。
"成都春酒香":成都的春酒如此香醇,
"且用俸钱沽":且用我的俸禄买来痛饮。
"浮名何足道":浮名虚利何必在意,
"海上堪乘桴":倒不如像海上渔人乘着木筏随波逐流。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分段赏析
“闻君行路难,惆怅临长衢”两句开篇点题,直抒听闻友人旅途艰难后的惆怅之情。“闻”字点明信息来源,“惆怅”直接传递情绪,“临长衢”则勾勒出诗人站在大道旁,为友人前路担忧的画面,奠定了全诗对旅途艰难的感慨基调。“岂不惮险艰,王程剩相拘”两句以反问起笔,表达并非不畏惧旅途的艰险。“岂不”加强语气,强调对艰险的忌惮;“王程”指出因王命在身、公务在途,不得不受拘束而前行,解释了即便艰难也必须出发的原因,体现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忆昨蓬莱宫,新授刺史符”两句回溯过往,“忆昨”引出回忆,“蓬莱宫”点明地点,指皇宫,营造出庄重的氛围;“新授刺史符”表明诗人刚刚被授予刺史之职,此句交代了出行赴任的背景,为下文叙述行程做铺垫。“明主仍赐衣,价直千万余”两句着重突出皇帝的恩宠。“明主”彰显对皇帝的尊敬,“仍赐衣”强调除官职外还获赐衣物,“价直千万余”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所赐衣物价值之高,侧面烘托出皇恩浩荡,也暗含诗人对君主的感激之情。“何幸承命日,得与夫子俱”两句流露出欣喜之情。“何幸”直接抒发幸运之感,“承命日”对应上文授职受命,“得与夫子俱”表明诗人庆幸在受命赴任之时,能够与成少尹一同前行,凸显对友人同行的珍视,为下文共同旅途的描写埋下伏笔。“携手出华省,连镳赴长途”两句生动描绘与友人一同出发的场景。“携手”“连镳”两个动作,形象地展现出二人关系亲密、并肩同行的画面,“出华省”点明出发地,“赴长途”则预示即将开启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将友情与行程自然衔接。“五马当路嘶,按节投蜀都”两句以“五马”代指出行的车马阵容,“当路嘶”增添了动态感,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按节”体现出行的节奏,“投蜀都”明确目的地,此句在展现出行场景的同时,也暗示了前往蜀地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千崖信萦折,一径何盘纡”两句聚焦于道路的艰险。“千崖”极言山崖之多,“萦折”描绘出它们曲折回环的形态;“一径”强调唯一的道路,“盘纡”突出其盘旋曲折。两句从宏观角度勾勒出蜀地山路的复杂与难行,给人以道路漫漫、艰难重重的直观感受。“层冰滑征轮,密竹碍隼旟”两句分别从地面和空中的阻碍进行描写。“层冰滑征轮”写出路面冰层厚重,车轮行进打滑,突出行路的危险;“密竹碍隼旟”描绘出茂密的竹林阻挡旌旗前行,“隼旟”本为彰显威严,却在此处受阻,侧面烘托出环境对行程的干扰,使旅途艰难之感更具体。“深林迷昏旦,栈道凌空虚”两句进一步渲染旅途的艰难与诡异氛围。“深林迷昏旦”说明茂密的树林让人难以分辨清晨和傍晚,时间观念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模糊;“栈道凌空虚”则刻画栈道高悬于半空的惊险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蜀地地势的险峻与行程的惊险。“飞雪缩马毛,烈风擘我肤”两句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天气的恶劣。“飞雪缩马毛”将马因寒冷而蜷缩毛发的状态形象呈现,“缩”字赋予马以人的感觉;“烈风擘我肤”用“擘”字极写狂风的强劲,仿佛要撕裂皮肤,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风雪中前行的痛苦与艰辛。“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两句描绘独特的山中景象。“峰攒望天小”写出群峰聚集,仰望天空显得格外狭小,从空间上凸显山势的高大与险峻;“亭午见日初”则说正午时分才见到太阳升起,暗示山谷幽深,阳光难以照射进来,进一步强化了蜀地山川的奇绝与行程的艰难。“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两句通过时间转换,展现早晚不同的景致。夜晚住宿时,感觉月亮离人很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奇幻的氛围;清晨出发时,云雾缭绕,仿佛装满了车,形象地描绘出山间云雾的浓重与变幻莫测,增添了旅途的神秘色彩。“泉浇石罅坼,火入松心枯”两句描绘山中的自然现象。“泉浇石罅坼”写出泉水冲刷石头,致使石缝裂开,展现出自然力量对山石的侵蚀;“火入松心枯”想象有火侵入松树,使其内心枯干,虽不一定是实写,却从侧面表现出环境的严酷,为旅途增添了更多艰难的意味。“亚尹同心者,风流贤大夫”两句转向对成少尹的赞美。“亚尹”点明成少尹的身份,“同心者”强调二人志同道合,“风流贤大夫”则高度赞扬成少尹的才华出众、品德高尚,凸显诗人对友人的钦佩与赏识,使诗歌在描写旅途之外,增添了对友情的歌颂。“荣禄上及亲,之官随板舆”两句称赞成少尹的荣耀惠及亲人。“荣禄上及亲”说明其官职带来的荣耀能够泽被亲属,“之官随板舆”描绘出成少尹带着亲人一同赴任的温馨场景,既体现其家庭和睦,又进一步突出他的地位与福气。“高价振台阁,清词出应徐”两句运用对比和类比,赞誉成少尹的才华。“高价振台阁”说其才名远扬,震动朝廷,“高价”突出才华之高;“清词出应徐”将他的文词与应玚、徐干相比较,认为其文采出众,远超古人,充分肯定了成少尹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成都春酒香,且用俸钱沽”两句以轻松的笔调畅想未来。诗人想到到达成都后,那里春酒飘香,可用俸禄买来品尝,在经历艰难旅途后,这种对未来闲适生活的期待,缓解了前文旅途的紧张氛围,也体现出诗人苦中作乐的心态。“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两句收束全诗,抒发人生感慨。“浮名何足道”直接表明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态度,认为它们微不足道;“海上堪乘桴”借用典故,表达一种超脱尘世、归隐江湖的愿望,使诗歌的情感内涵得到升华,从旅途经历延伸到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下一篇: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