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
shù
fàn
hàn
jiāng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guǎn
gèng
chuī
bēi
xíng
qiǎn
chí
jiǔ
guāng
hóng
jiāng
liú
yǐng
guī
zhào
huā
juàn
diào
shān
gōng
zuì
zuì
wèn
qiáng
zhī

译文

急促的管乐还得继续吹奏,酒杯传递可别迟缓。酒的光泽像红琥珀般明艳,江水的颜色如碧琉璃般清澈。阳光的影子随着归船浮动,芦花缠绕着钓鱼的丝线。我像山公那样醉没醉呢,问问身旁的葛强就知道了。

逐句剖析

"急管更须吹":急促的管乐还得继续吹奏,

"杯行莫遣迟":酒杯传递可别迟缓。

# 杯行:一作金杯。

"酒光红琥珀":酒的光泽像红琥珀般明艳,

"江色碧琉璃":江水的颜色如碧琉璃般清澈。

"日影浮归棹":阳光的影子随着归船浮动,

"芦花罥钓丝":芦花缠绕着钓鱼的丝线。

"山公醉不醉":我像山公那样醉没醉呢,

"问取葛强知":问问身旁的葛强就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中以“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等意象,勾勒出泛舟汉江的宴饮之景,又借“山公醉不醉”的典故暗藏自喻之趣。此作突破了诗人惯常的边塞诗风,以白描手法营造清丽画面,收录于《全唐诗》,是研究唐代山水诗的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考证,此诗作于唐大历元年(766年)四月,当时岑参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途经襄阳。诗中提及的鲜于庶子是唐代东宫属官,他与诗人同泛汉江、宴饮之时,曾以分韵赋诗的方式唱和,岑参所拈得的韵脚为“迟”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出游诗。整首诗通过对宴饮场景和汉江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出游时的喜悦与悠闲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日影浮归棹,芦花罥钓丝”,仅用寥寥数字,就清晰地描绘出日影、归棹、芦花、钓丝等景象,不加过多修饰,却生动展现出秋日汉江的宁静与自然之趣。用典:“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强知”中体现,这里化用了西晋山简与好友葛强的典故,以山公自喻,以葛强比鲜于庶子,既增添了诗句的文化内涵,又巧妙表达了宴饮的酣畅与同友人相处的融洽。

3. 分段赏析

首联“急管更须吹,杯行莫遣迟”,开篇便勾勒出热闹的宴饮场面。“急管”指急促的管乐声,渲染出欢快热烈的氛围;“杯行莫遣迟”则直接点出众人举杯畅饮、不愿停歇的情态,展现出宴饮时的畅快与随性,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颔联“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以生动的比喻描绘眼前之景。将酒的光泽比作红琥珀,既写出了酒的色泽明艳,又暗示了酒的醇厚;把汉江的水色比作碧琉璃,形象地展现出江水的清澈碧绿、晶莹剔透。这两句对仗工整,色彩鲜明,从杯中酒到江上景,由近及远,画面感极强,体现出诗人对眼前景致的喜爱。颈联“日影浮归棹,芦花罥钓丝”,转向描绘泛江所见的秋日景色。“日影浮归棹”写阳光洒在水面,随着归来的船桨一同浮动,动静结合,展现出江面的宁静与生机;“芦花罥钓丝”则以芦花缠绕钓丝的细节,勾勒出秋日江边的特有景致,“芦花”点明了秋季,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自然野趣,体现出出游时的悠闲自在。尾联“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强知”,化用历史典故(山公指西晋山简,葛强是其好友),以幽默的口吻暗喻自己与鲜于庶子的宴饮之乐。诗人将自己与友人比作山公和葛强,既表现出宴饮的酣畅,又流露出与友人相处的融洽情谊,让全诗的欢快氛围更添一层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下一篇:唐·岑参《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