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太湖名":听说过太湖的名声,
"十年未曾识":然而十年了却未曾亲眼见过。
"今朝得游泛":今天早晨得以乘船游览太湖,
"大笑称平昔":不禁放声大笑,感叹这才不负平生所愿。
# 称:符合。
"一舍行胥塘":从胥塘出发三十里水路,
# 胥塘:或即胥浦塘,相传为伍子胥所凿。,一舍:古代称三十里为一舍。
"尽日到震泽":整整一日才抵达这浩渺的震泽。
# 震泽:太湖的别称。,尽日:用完一整天的时间。
"三万六千顷":三万六千顷的湖面啊,
"千顷颇黎色":千顷湖面呈现出水晶般的色泽。
# 颇黎:即玻璃。
"连空淡无颣":水天相连,湖面平静得不见一丝波纹,
# 颣:疵病。
"照野平绝隙":映照原野,平坦得寻不到半分缝隙。
# 绝隙:没有界限。
"好放青翰舟":正好乘上青翰舟在湖中游弋,
# 青翰舟:舟名。因其刻饰鸟形,涂以青色,故称。
"堪弄白玉笛":更可吹奏白玉笛,尽抒畅游的雅兴。
# 白玉笛:白玉制成的笛子。
"疏岑七十二":七十二座稀疏的山峦矗立湖中,
# 疏岑:疏朗的山峰。岑:小而高的山。
"𡾼𡾼露矛戟":陡峭的峰峦如矛戟般锋芒毕露。
# 𡾼𡾼:一作耸耸,高耸貌。
"悠然啸傲去":我长啸高歌,悠然驾舟远去,
# 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形容放旷不受拘束。
"天上摇画艗":恍若在天宫摇荡着华丽的画船。
# 画艗:即“画鹢”。鹢是一种大鸟。古代常于船头画鹢形,故曰鹢首。后以“画鹢”为船的别称。
"西风乍猎猎":西风突然呼啸而至,
"惊波罨涵碧":惊起的波浪翻涌着深碧色的光。
# 罨:掩盖,覆盖。
"倏忽雷阵吼":刹那间雷阵轰鸣如怒吼,
# 雷阵:喻波涛声。,倏忽:迅速,极快。
"须臾玉崖坼":转眼之间,如玉的岸崖仿佛都要崩裂。
# 坼:分裂,裂开。,玉崖:喻波浪。崖:一作岸。
"树动为蜃尾":树木摇曳,宛如蜃龙摆动尾鳍,
# 蜃:传说中蛟龙一类的兽。
"山浮似鳌脊":山峦浮荡,好似巨鳌露出脊背。
#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鳌。
"落照射鸿溶":落日余晖洒在浩渺湖面上,
# 鸿溶:水盛貌。
"清辉荡抛𢶉":清辉荡漾,如同碎玉抛洒人间。
# 抛𢶉:指波涛。𢶉,本为射中的所发出之声音。𢶉:一作掷。
"云轻似可染":云彩轻盈得仿佛可蘸取色彩来描绘,
"霞烂如堪摘":晚霞绚烂得几乎能伸手摘落。
"渐暝无处泊":暮色渐浓,却无处停泊船只,
# 暝:日落,天黑。
"挽帆从所适":只好挽起船帆,任其漂向适宜的地方。
# 从所适:任船随意漂荡。
"枕下闻澎湃":枕下传来波涛澎湃的声响,
# 湃:一作汃。
"肌上生瘆𤶬":肌肤竟因这惊心动魄的景象生出寒栗。
# 瘆𤶬:皮肤起疙瘩。
"讨异足邅回":tǎo yì zú zhān huí
# 邅回:难行不进貌。,讨:探寻,访问。
"寻幽多阻隔":寻觅幽境处,又多被山水阻隔路径。
"愿风与良便":真希望风能助我一臂之力,
# 良便:大方便。良:大。
"吹入神仙宅":把我吹到神仙居住的地方。
"甘将一蕴书":我甘愿拿着一捆书,
# 一蕴书:犹一肚皮书。
"永事嵩山伯":永远侍奉嵩山之神。
# 嵩山伯:称嵩山之神。
"余顷在江汉":我近来在江汉一带,
"尝耨鹿门":曾在鹿门山耕种,
"渔泂湖":在泂湖捕鱼,
"然而未能放形者":但未能放纵身心,
"抑志于道也":是因为我将志向寄托于“道”。
"尔后以文事造请":之后因文事拜访权贵,
"于是南浮至二别":于是向南行至二别山,
"涉洞庭":渡过洞庭湖,
"回观敷浅源":回望敷浅源,
"登庐阜":登上庐山,
"济九江":渡过九江,
"由天柱抵霍岳":从天柱山抵达霍山,
"又自箕颍转樊邓":又从箕山、颍水转至樊城、邓县,
"陟商颜":攀登商颜山,
"入蓝关":进入蓝关,
"凡自江汉至于京":从江汉到京城,
"干者十数侯":拜谒过十多位王侯,
"绕者二万里":行程绕了两万里。
"道之不行者":大道不得志时,
"有困辱危殆":有困窘、受辱、危险的时刻。
"志之可适者":可以让志向得到满足,
"有山水游玩":寄托于山水游玩时,
"则休戚不孤矣":忧愁与快乐就不再孤单了。
"咸通九年":咸通九年,
"自京东游":从京东出游,
"复得宿太华":又得以在太华山住宿,
"乐荆山":游览荆山,
"赏女几":观赏女几山,
"度轘辕":越过轘辕关,
"穷嵩高":走遍嵩山,
"入京索":进入京索地区,
"浮汴渠至扬州":沿汴渠乘船到扬州。
"又航天堑":又渡过长江,
"从北固至姑苏":从北固山到姑苏。
"噫":唉!
"江山幽绝":山水幽美奇绝,
"见贵于地志者":被地志推崇的地方,
"余之所到":我所到的,
"不翅于半":不止一半,
"则烟霞鱼鸟":那烟霞、鱼鸟,
"林壑云月":林壑、云月,
"可为属厌之具矣":都足以让我尽情欣赏。
"尚枵然于志者":内心仍对志向感到空虚,
"抑古圣人所谓独行之性乎":或许这就是古代圣人所说的“独自行事的本性”吧?
"逸民之流乎":或是隐士一类人?
"余真得而为也":我真的想成为这样的人。
"尔后闻震泽包山":之后听说震泽(太湖)中的包山,
"其中有灵异":有灵异之处,
"学黄老徒乐之":研习黄老之学的人喜欢去那里,
"多不返":很多人不再返回,
"益欲一观":我更想前去一观,
"豁平生之郁郁焉":消解平生的愁闷。
"十一年夏六月":咸通十一年夏六月,
"会大司谏清河公忧霖雨之为患":恰逢大司谏清河公忧虑连绵大雨成灾,
"乃择日休":于是选日休假,
"将公命":奉他的命令,
"祷于震泽":向震泽祈祷。
"祀事既毕":祭祀完毕,
"神应如响":神灵立刻响应,
"于是太湖之中":于是在太湖中,
"所谓洞庭山者":在洞庭山,
"得以恣讨":得以尽情探访。
"凡所历皆图籍称为灵异者":凡是游历过的、图籍中称有灵异之处的地方,
"遂为诗二十章":我便创作了二十首诗,
"以志其事":来记录此事,
"兼寄天随子":同时寄给天随子。
晚唐时期文学家
皮日休(834?~883?),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军任翰林学士。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多酬唱咏物之作,也涉及时政弊端,描述人民悲惨生活之作。其诗一种继承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一种则逞奇丰富。皮日休的散文颇能继承韩柳古文传统,尤其是小品文善于讥刺时弊,抨击黑暗政治,锋芒毕露。其政论小品文被鲁迅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代表作品有《正乐府》《三羞诗》。著有《鹿门隐书》《忧赋》《皮子文薮》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写景诗。描绘了诗人自胥口初入太湖时所见的浩瀚湖景,通过“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等壮阔意象展现太湖的磅礴气势,以“空江浩荡景萧然”等诗句勾勒出湖景的萧瑟之美,同时记录了入湖的地理路线,融入对江南水系滋养万物的感悟。这是一首写初游太湖所见所感的五言古诗,借太湖壮阔与萧瑟并存的景象,写出了诗人首次目睹太湖时的震撼之情,以及对江南山水的赞美与敬畏。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尽日到震泽”:“闻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识。今朝得游汎,大笑称平昔”,诗人用质朴直白的语言,倾诉对太湖长达十年的向往,以及终得游览的欣喜若狂,为全诗奠定了豪迈奔放的基调。“一舍行胥塘,尽日到震泽”则简要叙述行程,自然地引出后文对太湖景色的描绘。“三万六千顷”至“天上摇画艗”:这部分集中展现太湖的壮美辽阔。“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以夸张的数字与“颇黎”(琉璃)作比,形象地描绘出湖面澄澈如镜、浩渺无边的景象;“连空澹无颣,照野平绝隙”,勾勒出水天相接的宏大画面;“疏岑七十二,𡾼𡾼露矛戟”将湖中岛屿比作兵器,赋予景色刚健雄奇之感;“悠然啸傲去,天上摇画艗”融入浪漫想象,尽显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超然洒脱的心境。“西风乍猎猎”至结尾:“西风乍猎猎,惊波罨涵碧。倏忽雷阵吼,须臾玉崖坼”借助“乍”“倏忽”“须臾”等词语,生动地再现太湖风雨突变的惊险场景;“树动为蜃尾,山浮似鳌脊”运用神怪意象,增添奇幻色彩;“愿风与良便,吹入神仙宅。甘将一蕴书,永事嵩山伯”直抒胸臆,将太湖比作仙境,深刻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切眷恋之情。
# 李赞皇得醒酒石,置之平泉,一时传播。叶石林谓:灵壁石也。或曰即太湖石……然皮袭美《泛太湖》诗曰:“闻有太湖石,十年未曾识”、“疏岑七十二,𡾼𡾼露剑戟”、“讨异足邅回,导幽多阻隔”,似乎千顷玻璃,未易斸云根、搜石髓也。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
# 开宋人纪游诗法门。
明吴宽《家藏集》
# “千顷颇黎色”句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上一篇:唐·林宽《少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