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yáng
liǔ
z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niǎo
niǎo
qīng
qīng
yǐn
qīng
fēng
xiàn
qíng
bái
xuě
huā
fán
kōng
绿
tiáo
ruò
shèng
yīng

译文

柳树的枝条柔美轻盈,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意。白色的柳絮像雪花一样繁多,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嫩绿的柳丝纤细柔弱,连黄莺也承受不住。

逐句剖析

"依依袅袅复青青":柳树的枝条柔美轻盈,随风摇曳,

# 袅袅:摇曳貌。

"句引清风无限情":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意。

# 清:集作春。,句:一作勾。

"白雪花繁空扑地":白色的柳絮像雪花一样繁多,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

# 扑地:犹满地、唐人口语。,白雪花繁:指杨花即柳絮。

"绿丝条弱不胜莺":嫩绿的柳丝纤细柔弱,连黄莺也承受不住。

# 不胜莺:承受不住黄莺站立。胜,能担当,能承受。,绿丝条弱:谓柳条柔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曲歌辞(其五·杨柳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柳树为主题,通过对柳枝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生机。诗中描绘了柳枝随风摇曳的柔美姿态,以及柳絮飘落的景象,诗人用“依依袅袅复青青,句引清风无限情”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仿佛柳枝在主动勾引春风,展现出无限的柔情。诗中既有静态的描写,“依依袅袅复青青”,也有动态的描写,“白雪花繁空扑地”,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丰富。通过“白雪花繁”与“绿丝条弱”的对比,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诗人用“依依袅袅复青青,句引清风无限情。”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仿佛柳枝在随风轻舞,引逗着清风,充满了柔情。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使柳树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对比:“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诗人通过“白雪花繁”与“绿丝条弱”的对比,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白色的柳絮与嫩绿的柳条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借景抒情:“依依袅袅复青青,句引清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柳树的柔美姿态和随风飘动的柳絮,都传达出一种轻柔、细腻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依依袅袅复青青,句引清风无限情。“诗人用“依依袅袅复青青。”描绘了柳枝柔软、细长、青翠的形态,通过“句引清风无限情。”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仿佛它在主动勾引春风,展现出无限的柔情。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使柳树显得生动而富有情感。后两句:“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白雪花繁空扑地。”描绘了柳絮如雪花般繁多,随风飘落,洒满地面的景象。而“绿丝条弱不胜莺。”则进一步描绘了柳枝的纤细柔弱,连黄莺也难以承受其重量。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柳枝的轻柔与柔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 其二》

下一篇:唐·白居易《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