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柳":隋堤上的柳树,
"岁久年深尽衰朽":经过漫长岁月都已衰败腐朽。
"风飘飘兮雨萧萧":风飘飘地吹啊雨萧萧地下,
"三株两株汴河口":汴河口只剩下两三株柳树。
"老枝病叶愁杀人":衰老的树枝和病态的叶子真让人发愁,
"曾经大业年中春":它们曾经历过大业年间的春天。
"大业年中炀天子":大业年间隋炀帝,
# 炀天子:即隋炀帝。
"种柳成行夹流水":种植柳树成行夹着汴河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西边从黄河东边到淮河,
# 至:一作“接”。
"绿阴一千三百里":形成一千三百里的绿色树荫。
"大业末年春暮月":大业末年春末的月份,
"柳色如烟絮如雪":柳色像烟雾柳絮像雪花。
"南幸江都恣佚游":隋炀帝往南到江都肆意游乐,
# 江都:故城约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应将此柳系龙舟":应该是用这些柳树系龙舟。
"紫髯郎将护锦缆":紫髯郎将护卫着锦缆,
"青娥御史直迷楼":青娥御史在迷楼当值。
"海内财力此时竭":天下的财力此时已经枯竭,
"舟中歌笑何日休":龙舟中的歌声欢笑何时才能停止。
"上荒下困势不久":皇上荒淫百姓困苦这种形势维持不久,
# 上荒下困势不久:“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二句:一本此下有炀天子,自言欢乐殊未极,岂知明年正朔归武德三句。
"宗社之危如缀旒":国家的危险就像旗帜上的飘带摇摇欲坠。
# 缀旒:冠上的垂珠。这里用来比喻宗社的垂危。,宗社:宗庙、社稷。
"炀天子":隋炀帝,
"自言福祚长无穷":自己说福分国运长久无尽,
"岂知皇子封酅公":哪里知道皇子被封为酅公。
"龙舟未过彭城閤":龙舟还没有经过彭城阁,
"义旗已入长安宫":义旗已经进入长安宫殿。
"萧墙祸生人事变":内部生出祸患人事发生变故,
"晏驾不得归秦中":隋炀帝驾崩不能回到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几尺高的土坟在哪里埋葬,
"吴公台下多悲风":吴公台下多是悲凉的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二百年来汴河的道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沙草和着烟雾从早到晚。
"后王何以鉴前王":后世的君王拿什么借鉴前代君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请看隋堤这象征亡国的柳树。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开篇第一句以隋堤柳为线索,借柳树的兴衰象征隋朝的兴亡。隋堤柳曾见证隋朝的兴盛,如今的衰败也暗示着隋朝的灭亡,表达对隋朝灭亡的感慨。对比:“岁久年深尽衰朽”将隋朝大业年间柳树成荫的繁荣景象与如今隋堤柳衰朽的景象对比,突出岁月变迁和朝代兴衰;把隋炀帝南幸江都时的奢靡享乐(舟中歌笑)与海内财力枯竭、百姓困苦的状况对比,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误国。
2. 分段赏析
开头至“曾经大业年中春”:描绘隋堤柳如今的衰败,“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营造出衰败凄凉氛围,引出对隋朝兴盛时的回忆。“大业年中炀天子”至“舟中歌笑何日休”:叙述隋炀帝种柳形成千里绿阴,以及大业末年其南幸江都的奢靡生活,展现隋朝表面繁荣实则暗藏危机,“海内财力此时竭”揭示其对国家财力的消耗。“上荒下困势不久”至“晏驾不得归秦中”:讲述隋朝因统治者荒淫、百姓困苦而走向衰败,最终隋炀帝不得归秦中,暗示隋朝灭亡。“土坟数尺何处葬”至结尾:描述隋炀帝的埋葬之地和如今汴河景象,以“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作结,点明借古鉴今的主旨。
#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此白乐天《隋堤柳》诗也,感物怀古,可为后世鉴戒。宋开禧丁卯,权臣韩侘冑诛死,刘淮叔通《咏韩家府》诗云:“宝莲山下韩家府,郁郁沉沉深几许……后人不信有前车,突兀眼前看此屋。”末意与乐天诗相似,章泉赵昌父甚称赏之。
宋韦居安《梅涧诗话》
# 一起似谚似谣,最有古意。叙兴亡之事,仍以柳结,俯仰情深。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此篇殆乐天追赋汴河之旧游,以足五十首之数者,故诗句既为通常警诫之语,而感慨亦非特别深挚。唯乐天本有旧业在埇桥,少时又尝旅居吴越,观《白氏长庆集》五三《汴河路有感》一首所云:“三下年前路,孤舟重往还……”可知其与汴河关系之密切也。然则乐天是篇之作,较之诗人之浮泛咏古者,固亦有差别矣。
现代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上一篇:唐·白居易《驺虞画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