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duì
jiǔ
huáng
shí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uāng
shā
zhōng
tíng
cǎo
bīng
shēng
hòu
yuàn
chí
yǒu
fēng
kōng
dòng
shù
zhī
shí
yuè
cháng
bǎi
nián
qiáng
bàn
shí
xīn
kāi
píng
jiǔ
xiāng

译文

寒霜打落了庭院中间的草,冰层在后院的池塘里生成。有风吹过,却只能徒劳地摇动树木,没有叶子可以离开树枝。农历十月里,苦于夜晚如此漫长,人生大半的时光已经过去。刚打开一坛新的酒,我又怎么能不心生思念呢。

逐句剖析

"霜杀中庭草":寒霜打落了庭院中间的草,

"冰生后院池":冰层在后院的池塘里生成。

"有风空动树":有风吹过,却只能徒劳地摇动树木,

"无叶可辞枝":没有叶子可以离开树枝。

"十月苦长夜":农历十月里,苦于夜晚如此漫长,

"百年强半时":人生大半的时光已经过去。

"新开一瓶酒":刚打开一坛新的酒,

"那得不相思":我又怎么能不心生思念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夜对酒寄皇甫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冬夜怀念友人的五言律诗。诗中用了“霜杀中庭草”“冰生后院池”这类冬天的景物描写,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诗人还通过“新开一瓶酒”这个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好友皇甫朗之的深深思念。这首诗是五言律诗,结构上很讲究。首联和颔联用工整的对仗手法,细致刻画了寒冬的景象;到了颈联“十月苦长夜,百年强半时”,笔锋一转,开始感慨人生已到暮年;尾联则直接倾诉心声,让景与情自然融合,完成了整首诗的抒情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写的。当时正值寒冬的长夜,诗人因为身体不好常常感到孤单寂寞,便借酒来寄托对好友皇甫朗之(字曙)的思念。皇甫十(皇甫朗之)是白居易晚年的重要酒友,两人的交往在《醉吟先生传》等文献里都有相互印证。诗中“百年强半时”这句,正好对应诗人当时已经年过五十的状况,和他772年到846年的生平时间线也完全吻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诗中通过冬景描写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氛围,以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好友皇甫朗之的深切思念,感慨人生已至暮年,最终尾联直抒胸臆。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霜杀中庭草”里,“霜”的冷硬与“草”的枯败直接点出冬夜的肃杀;“冰生后院池”中,“冰”的坚硬与“池”的凝滞强化了寒冷;“有风空动树,无叶可辞枝”则以“风”的徒劳、“树”的光秃,将视觉上的萧瑟推向极致,风本应吹落树叶,此刻却只能摇晃空枝,连“辞别”的动作都成了多余。这些意象(霜、冰、风、草、池、树)都是冬季的“冷元素”,它们叠加出现,从地面(草)、水面(池)到空中(树),从静态(霜、冰)到动(风动),让冬夜的荒凉感扑面而来。对偶:“有风空动树”和“无叶可辞枝”对得很工整。先看词,“有”和“无”是相反的动词,“风”和“叶”都是自然里的东西,“空”和“可”都是表示状态的词,“动”和“辞”都是动作,“树”和“枝”是树的不同部分—,这些词两两相对,前一句说风吹树,可树没叶子,风只能白晃树枝;后一句接着说,连叶子都没有,哪还能“告别”枝头呢?两句像说冬夜的荒凉,看着整齐,读着顺口,让画面更冷清了。直抒胸臆:“新开一瓶酒,那得不相思”前面几句都在写冬夜的冷,霜打草、冰结池、风刮树、没叶子,看着就让人心慌。到了结尾,诗人突然说“刚打开一瓶酒”,天冷了,想喝口酒暖身子,可酒刚倒出来,又忍不住叹气,把“借酒驱寒”和“想念朋友”这两件事儿自然串起来,将对友人的思念融入冬夜的氛围中,余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首联“霜杀中庭草”写寒霜覆盖庭院中的草,草已枯败;“冰生后院池”则写后院的池水结了冰,寒冷之意更浓。颔联“有风空动树,无叶可辞枝”进一步刻画冬夜的萧瑟,风吹过树林,却因树叶早已落尽,只能徒劳地晃动树枝;枝头已无叶子可告别,更添孤寂感。这几句以“霜”“冰”“风”“树”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冷荒凉的冬夜图,为后文抒情做铺垫。颈联“十月苦长夜,百年强半时”由景及情,转向对时间与人生的感慨。“十月”指寒冬时节,夜晚本就漫长,“苦”字道尽冬夜难熬的煎熬;“百年”代指一生,此时诗人已过中年,“强半时”即大半生已过,隐含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无奈。尾联“新开一瓶酒,那得不相思”直抒胸臆。诗人新开一瓶酒,本欲借酒驱寒,却因冬夜的孤寂、对时光的感慨,自然想起远方的友人皇甫十,以“新开酒”的日常细节引出“相思”,情感真挚自然,将对友人的思念融入冬夜的氛围中,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若放在白居易与皇甫十互相赠答的诗作系列里(比如《酒熟忆皇甫十》《初冬即事忆皇甫十》),可以说是唐代友情诗里的代表作。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虽然没收这首诗,但后来的学者常把它和《问刘十九》这类写冬天的诗放在一起讨论,觉得它用“以酒寄情”的手法,开创了中唐酬唱诗的一种新写法。其中“十月苦长夜”这句,因为简练地概括了冬天的特点,后来很多写冬天的诗都化用了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病中宴坐》

下一篇:唐·白居易《晚春酒醒寻梦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