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郡数苏杭":江南有名的郡城要数苏州和杭州,
"写在殷家三十章":殷尧藩侍御在他的三十首《忆江南》诗中多有描述。
# 写在:一作题写。
"君是旅人犹苦忆":您作为在外漂泊的旅人尚且对苏杭如此苦苦追忆,
"我为刺史更难忘":我曾经做过苏杭二郡的刺史就更难以忘怀了。
"境牵吟咏真诗国":那里的环境景致总能牵引着人吟诗赋词,真是个诗歌的国度,
"兴入笙歌好醉乡":让人兴致盎然地融入那笙歌燕舞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令人沉醉的美好境界。
"为念旧游终一去":因为想到过去在苏杭的游历终究已经过去,
"扁舟直拟到沧浪":(我)真想驾着小船直接到那沧浪之水中去(追寻旧梦)。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比:“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将殷尧藩作为旅人的苦忆与自己曾为刺史对苏杭的难忘进行对比,突出自己对苏杭经历的深刻铭记,强化了诗人对苏杭的特殊情感。借景抒情:“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借苏杭能引发人吟咏的佳境和让人沉醉的笙歌之景,抒发对苏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使景中含情,情因景生。直抒胸臆:“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直接表达出对过去苏杭旧游一去不返的怀念以及想要驾舟追寻旧梦的想法,直白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怅惘与对往昔的留恋。烘托:首联“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通过强调殷尧藩诗中对苏杭的描述,从侧面烘托出苏杭的声名卓著,为后文抒发自己对苏杭的情感做铺垫。渲染:颈联“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对苏杭“真诗国”“好醉乡”的描写,渲染出苏杭的美好氛围。
2. 分段赏析
首联“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开篇直接点明江南的名郡首推苏杭,而殷尧藩的三十首诗中多有叙写。诗人以这种方式引入,既强调了苏杭的声名卓著,也为后文自己对苏杭的回忆和感慨做了铺垫,从侧面烘托出苏杭的独特魅力,是众人眼中的胜地,引发读者对苏杭的好奇与向往。颔联“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将殷尧藩作为旅人的苦忆与自己曾为苏杭刺史的经历进行对比。殷尧藩作为旅人,对苏杭都如此苦苦追忆,而诗人自己曾在苏杭任职,对那里的人和事、山山水水自然更是难以忘怀,通过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苏杭的特殊情感,突出了苏杭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诗人与苏杭之间有着更深的渊源和更独特的情感纽带。颈联“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此句是对苏杭的赞美之辞。苏杭的优美环境能激发诗人的吟咏兴致,让人仿佛置身于“真诗国”之中,而那笙歌燕舞的景象又使人沉醉,如同进入了“好醉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苏杭这一美好氛围的描绘,表达了对苏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苏杭不仅有自然风光之美,还有浓郁的人文艺术氛围,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享受。尾联“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诗人直接抒发情感,想到过去在苏杭的旧游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心中满是怅惘,于是想要驾着小船到那沧浪之水中去追寻旧梦。“扁舟”和“沧浪”的意象,既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留恋,又有一种想要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味,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隐逸情怀,同时也让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给人以悠远的回味和思考。
上一篇:唐·白居易《酬皇甫庶子见寄》
下一篇: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不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