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uáng
yín
yán
shí
yù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ī
shì
shì
xiū
míng
shì
xiǎng
shēn
fēi
guì
shēn
dàn
kǒng
rén
jiān
wéi
cháng
lín
xià
zuò
mín
yóu
èr
shì
chéng
sān
yǒu
zhù
jìn
shuāng
lín
dāng
lín
xìng
hǎi
chéng
tíng
píng
shǎo
làng
xīn
tián
sǎo
jìng
chén
xiāng
shān
xián
宿
qiān
lián
yóu
shí
liù
chūn
shì
xiāng
féng
jiē
jiù
sēng
měi
jiàn
yīn
qín
yào
tíng
yǒu
xián
xiāo
jīn
jìn
yōu
zuì
wàng
pín
zhàn
cháng
kuì
zhī
chí
jiǔ
ròu
lài
jiāo
qīn
fèng
suí
qián
yíng
guàn
zhú
nián
zhī
mǎn
qūn
luò
yàn
xiān
gōng
yóu
cūn
guǒ
shú
kuì
zhēng
xīn
shī
zhāng
rén
chuán
qiān
shǒu
shòu
寿
mìng
tiān
jiāo
guò
xún
diǎn
jiǎn
shēng
jiǎo
xìng
shì
dōng
chú
gèng
rén

译文

也知道当今是政治清明之世,自己想想并非富贵之人。只怕在人间成为多余之物,不如在山林中做隐逸之民。游玩时依靠嵩山、少室山结交三位好友,居住靠近少林寺当作四位邻居。心性如大海平静少有波澜,心田经过清扫干净没有尘埃。在香山悠闲地住宿了一千个夜晚,在梓泽连续游玩了十六个春天。作为客人相逢的都是老朋友,没有僧人每次相见都不殷勤。停止服药有喜事自然消除疾病,钱财用尽无忧愁醉酒忘却贫困。缝补衣裳愧对妻女,维持酒肉吃喝依赖亲朋。俸禄按日计算钱装满串,禄米逐年支取粟堆满仓。洛水堰的鲜鱼供应充足,游玩村庄时成熟的果实馈赠争新。诗篇被人们传颂千首,寿命由上天恩赐超过七十岁。检点一生侥幸之事,东京除了我再没有别人。

逐句剖析

"亦知世是休明世":也知道当今是政治清明之世,

"自想身非富贵身":自己想想并非富贵之人。

"但恐人间为长物":只怕在人间成为多余之物,

"不如林下作遗民":不如在山林中做隐逸之民。

"游依二室成三友":游玩时依靠嵩山、少室山结交三位好友,

"住近双林当四邻":居住靠近少林寺当作四位邻居。

"性海澄渟平少浪":心性如大海平静少有波澜,

"心田洒扫净无尘":心田经过清扫干净没有尘埃。

"香山闲宿一千夜":在香山悠闲地住宿了一千个夜晚,

"梓泽连游十六春":在梓泽连续游玩了十六个春天。

"是客相逢皆故旧":作为客人相逢的都是老朋友,

"无僧每见不殷勤":没有僧人每次相见都不殷勤。

"药停有喜闲销疾":停止服药有喜事自然消除疾病,

"金尽无忧醉忘贫":钱财用尽无忧愁醉酒忘却贫困。

"补绽衣裳愧妻女":缝补衣裳愧对妻女,

"支持酒肉赖交亲":维持酒肉吃喝依赖亲朋。

"俸随日计钱盈贯":俸禄按日计算钱装满串,

"禄逐年支粟满囷":禄米逐年支取粟堆满仓。

"洛堰鱼鲜供取足":洛水堰的鲜鱼供应充足,

"游村果熟馈争新":游玩村庄时成熟的果实馈赠争新。

"诗章人与传千首":诗篇被人们传颂千首,

"寿命天教过七旬":寿命由上天恩赐超过七十岁。

"点检一生徼倖事":检点一生侥幸之事,

# 倖:一作幸。

"东都除我更无人":东京除了我再没有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狂吟七言十四韵》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此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一种回顾与感慨。诗中白居易开篇表明自己虽身处休明之世,却自认为并非富贵之人,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隐逸的心境。接着描述了自己亲近自然的生活,如与二室山为友、居住近双林,展现出其闲适的生活状态。随后,诗人从心境、生活琐事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包括自己心性平和、内心纯净,生活中有病痛消散、醉酒忘贫的豁达,也有对妻女愧疚、依赖交亲的感慨。同时,也提及了自己俸禄优渥、衣食无忧,诗作流传、寿命较长等幸事,最后以“东都除我更无人”总结人生际遇,强调自己一生的侥幸,体现出诗人对自身生活的总结与独特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亦知世是休明世,自想身非富贵身。”开篇诗人以冷静的视角审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地位。认识到当下是政治清明的时代,但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并非富贵之人,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和自我定位的准确,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但恐人间为长物,不如林下作遗民。”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担忧和逃避心理。害怕在人间成为多余之人,从而向往在山林中做隐逸之民,反映出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游依二室成三友,住近双林当四邻。”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交圈子。依靠嵩山、少室山结交好友,居住在少林寺附近,展现出一种亲近自然、与友人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享受。“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心性比作大海,心田比作田地,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纯净。经过自我修养和内心的清扫,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反映出诗人的精神追求。“香山闲宿一千夜,梓泽连游十六春。”通过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叙述了诗人在香山和梓泽的生活经历。“一千夜”“十六春”强调了时间之长,体现出诗人对这些地方的喜爱和对悠闲生活的留恋。“是客相逢皆故旧,无僧每见不殷勤。”描述了诗人与他人交往的情况。作为客人相逢的都是老朋友,体现出他的人际关系和谐;而没有僧人时每次相见都不殷勤,从侧面反映出诗人与僧人交往的不同态度,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药停有喜闲销疾,金尽无忧醉忘贫。”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停止服药后有喜事自然消除疾病,钱财用尽也不忧愁,醉酒忘却贫困,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豁达超脱的心境。“补绽衣裳愧妻女,支持酒肉赖交亲。”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家庭经济状况。缝补衣裳愧对妻女,说明生活并不富裕;维持酒肉吃喝依赖亲朋,进一步强调了经济上的窘迫,但诗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体现了他的坦诚和乐观。“俸随日计钱盈贯,禄逐年支粟满囷。”叙述了诗人的俸禄收入情况。按日计算俸禄钱装满串,逐年支取禄米堆满仓,说明诗人有一定的经济保障,生活相对稳定,也为他的闲适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洛堰鱼鲜供取足,游村果熟馈争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享受。洛水堰的鲜鱼供应充足,游玩村庄时能品尝到新鲜的果实,体现了诗人生活的惬意和对美食的喜爱,进一步展现了他闲适的生活状态。“诗章人与传千首,寿命天教过七旬。”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成就和寿命的感慨。诗篇被人们传颂千首,寿命超过七十岁,这是诗人认为自己一生中的幸事,反映出他对自己的文学才华和生命长度的满足。“点检一生徼幸事,东都除我更无人。”结尾诗人对自己的一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认为自己是东京的侥幸之人,这种自嘲式的表达体现了诗人的旷达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和河南郑尹新岁对雪》

下一篇:唐·白居易《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和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