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īn
luá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uāi
bìng
shí
shēn
jiāo
chī
sān
suì
fēi
nán
yóu
shèng
wèi
qíng
shí
zhāo
shě
hún
yǐng
chù
suǒ
kuàng
niàn
yāo
zhá
shí
ōu
chū
xué
shǐ
zhī
ròu
ài
nǎi
shì
yōu
bēi
wéi
wèi
yǒu
qián
qiǎn
shāng
wàng
huái
怀
jiǔ
sān
hán
shǔ
jīn
shāng
xīn
yīn
féng
jiù
ěr
wéi
shí
yǒu
liù
xún
rán
yòu
jiàn
ěr
lái
sān
chūn
xíng
zhì
běn
fēi
shí
ǒu
chéng
shēn
ēn
ài
yuán
shì
wàng
yuán
zàn
wéi
qīn
niàn
shù
yǒu
liáo
yòng
qiǎn
bēi
xīn
zàn
jiāng
duó
shì
wàng
qíng
rén

译文

我四十岁身体衰弱多病,女儿三岁天真可爱。虽不是男孩但有总比没有好,时常抚摸她以慰藉情感。一天她突然离我而去,她的魂影不知在何处。更何况想起她夭折时,正咿呀学语的样子。才知道骨肉之间的爱,带来的是忧愁悲伤的聚集。只能回想还没有她之前,用道理来排遣哀伤痛苦。想要忘怀已经过去很久,已经过了三年时间。今天又一次伤心,因为遇到了女儿以前的乳母。和你作为父女,相处了八十又六旬。忽然你又不见了,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四年。人的形体本质并非实在,是气聚合偶然形成身体。人间的恩爱原本是虚妄的,因缘聚合暂时成为亲人。想到这些希望能有所领悟,姑且用来排遣悲伤。暂且用道理来自我开导,我并非是无情的人。

逐句剖析

"衰病四十身":我四十岁身体衰弱多病,

"娇痴三岁女":女儿三岁天真可爱。

# 娇痴:天真可爱而不懂事。

"非男犹胜无":虽不是男孩但有总比没有好,

# 非男犹胜无:“非男”二句:语本陶渊明《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慰情时一抚":时常抚摸她以慰藉情感。

"一朝舍我去":一天她突然离我而去,

"魂影无处所":她的魂影不知在何处。

"况念夭札时":更何况想起她夭折时,

# 夭札:夭折。札:一作化,对死的委婉说法。

"呕哑初学语":正咿呀学语的样子。

# 呕哑:象声词。小儿学语声。

"始知骨肉爱":才知道骨肉之间的爱,

"乃是忧悲聚":带来的是忧愁悲伤的聚集。

"唯思未有前":只能回想还没有她之前,

"以理遣伤苦":用道理来排遣哀伤痛苦。

"忘怀日已久":想要忘怀已经过去很久,

"三度移寒暑":已经过了三年时间。

"今日一伤心":今天又一次伤心,

"因逢旧乳母":因为遇到了女儿以前的乳母。

# 旧乳母:指金銮子的奶妈。

"与尔为父子":和你作为父女,

"八十有六旬":相处了八十又六旬。

"忽然又不见":忽然你又不见了,

"迩来三四春":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四年。

"形质本非实":人的形体本质并非实在,

"气聚偶成身":是气聚合偶然形成身体。

"恩爱元是妄":人间的恩爱原本是虚妄的,

"缘合暂为亲":因缘聚合暂时成为亲人。

"念兹庶有悟":想到这些希望能有所领悟,

"聊用遣悲辛":姑且用来排遣悲伤。

"暂将理自夺":暂且用道理来自我开导,

# 暂:一作惭。

"不是忘情人":我并非是无情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金銮子二首》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古体诗。以悼念亡女金銮子为题材,通过回忆与女儿相处的点滴,抒发内心的悲痛和对生死、亲情的思考。第一首诗中,诗人感慨自己年已四十且身体衰病,女儿虽为女孩但也聊以慰藉,常抚摸她以感受亲情。然而女儿夭折离去,想起她咿呀学语的模样,更觉悲痛。诗人意识到骨肉之爱带来的是忧悲的聚集,试图从还未拥有女儿之前的状态思考,以理排解伤痛,但多年过去仍难忘怀,见到旧乳母又勾起伤心之情。第二首诗,诗人计算与女儿相处的时间,虽知人的形质不实、恩爱虚妄,是因缘聚合才成亲人,但思念女儿之情难以抑制,只能暂且以道理自我宽慰,表明并非自己无情,而是努力从悲痛中解脱。整首诗围绕对亡女的思念展开,深刻展现了诗人的丧女之痛和自我排解的内心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衰病四十身,娇痴三岁女。非男犹胜无,慰情时一抚。”诗人先点明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女儿的情况,虽非男儿但也能慰藉自己,表现出对女儿的疼爱,为下文女儿的离世带来的悲痛做铺垫。“一朝舍我去,魂影无处所。况念夭札时,呕哑初学语。”描述女儿突然离世,魂影无处寻觅,回忆女儿夭折时咿呀学语的情景,这种回忆加重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凸显出失去女儿的痛苦。“始知骨肉爱,乃是忧悲聚。唯思未有前,以理遣伤苦。忘怀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诗人从失去女儿的悲痛中,感悟到骨肉之爱带来的是忧悲,尝试以“未有前”的状态来排解痛苦,但多年过去仍因见到旧乳母而伤心,表明丧女之痛难以轻易释怀。第二首诗:“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诗人计算与女儿相处的时间,感慨女儿忽然离去已过去几年,直接抒发对女儿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却仍无法释怀的悲伤。“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从哲理角度思考,认为人的形质不实,恩爱是虚妄的,只是因缘聚合才暂时成为亲人,这是诗人试图自我宽慰的体现,以理性思维来面对失去女儿的悲痛。“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暂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诗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哲理的思考能有所感悟,暂且排遣悲伤,强调自己并非无情,而是在努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展现出内心在情感与理智间的纠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春去》

下一篇:唐·白居易《池鹤八绝句·鹤答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