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g
huàn
bēi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āng
zhū
xiá
qīng
tóng
jìng
huàn
jīn
zūn
bái
zhī
jìng
lǎo
lái
chù
zūn
qián
chóu
zhì
yǒu
xiāo
shí
chá
néng
sàn
mèn
wéi
gōng
qiǎn
xuān
zòng
wàng
yōu
chí
kāng
shén
yòng
shí
fēn
zhǎn
biàn
便
kāi
méi

译文

我打算用那装在珠宝匣子里的青铜镜,去交换那珍贵的金尊白玉杯。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日渐衰老,这衰老的模样已无处可藏,而当面对酒杯时,忧愁到来也终有消解的时候。茶虽能驱散烦闷,但功效浅薄,萱草纵然有忘忧的美名,可发挥作用的速度太过缓慢。不像那美酒,它的神奇功效来得如此迅速,满满一盏酒下肚,便能让人舒展眉头,忘却忧愁。

逐句剖析

"欲将珠匣青铜镜":我打算用那装在珠宝匣子里的青铜镜,

# 珠:一作“朱”。

"换取金尊白玉卮":去交换那珍贵的金尊白玉杯。

"镜里老来无避处":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日渐衰老,这衰老的模样已无处可藏,

"尊前愁至有消时":而当面对酒杯时,忧愁到来也终有消解的时候。

# 尊:一作“樽”。

"茶能散闷为功浅":茶虽能驱散烦闷,但功效浅薄,

"萱纵忘忧得力迟":萱草纵然有忘忧的美名,可发挥作用的速度太过缓慢。

"不似杜康神用速":不像那美酒,它的神奇功效来得如此迅速,

# 杜康:即少康,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此处指美酒。,似:一作“是”。

"十分一盏便开眉":满满一盏酒下肚,便能让人舒展眉头,忘却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镜换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作于其居洛阳期间。全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围绕着衰老之愁与借酒消愁展开,描绘出自己暮年的心境。诗中既有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又有对忧愁排解的探寻,展现出诗人在面对生命困境时的真实情感与内心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象征:“欲将珠匣青铜镜,换取金尊白玉卮”,诗人以青铜镜象征自我审视与岁月痕迹,舍弃镜子意味着逃避直面衰老;金尊白玉卮则象征饮酒带来的欢愉沉醉,借此暗示心境转变,将抽象心境具象化,为全诗奠定忧愁无奈基调,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对比:“镜里老来无避处,尊前愁至有消时”,把镜中衰老容颜与樽前消愁状态对比。衰老的不可逃避与饮酒能消解忧愁形成反差,强化诗人对衰老的抗拒及借酒消愁的迫切,凸显现实无奈与寻求解脱的内心挣扎,使情感冲突鲜明。用典:“杜康”指代美酒,巧用典故,增强文化底蕴,借古人对酒的赞誉,直白有力地表达诗人对酒迅速消解忧愁的高度推崇,体现对摆脱忧愁的急切渴望。

2.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直言想要用装在珠匣中的青铜镜,去换取金尊白玉杯。青铜镜,在古代不仅是照面的器具,更常被视为自我审视与岁月见证的象征;而金尊白玉卮,则代表着饮酒的器具,关联着欢娱、沉醉的生活状态。诗人舍弃象征自我观照的镜子,选择能够带来片刻欢愉的酒杯,暗示着他想要逃避面对逐渐衰老的自己,转而寻求在酒中获得解脱与慰藉,为全诗奠定了忧愁、无奈的情感基调。颔联:将镜中衰老的自己与樽前消愁的状态进行鲜明对比。“镜里老来无避处”,直白地写出诗人在照镜时,不得不直面自己日渐衰老的容颜,那种对衰老的无奈与伤感扑面而来。而“樽前愁至有消时”则笔锋一转,表明当面对酒杯,忧愁似乎能够得到消解。通过这一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衰老的抗拒以及借酒消愁的迫切心理,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在现实的无奈与寻求解脱之间的挣扎。颈联:诗人将茶和萱草与酒进行对比衬托。茶,虽有散闷之效,但功效浅薄;萱草,传说有忘忧之名,可它发挥作用的速度迟缓。这两种被世人认为能够缓解忧愁的事物,在与酒的对比中,更凸显出酒在诗人心中解除忧愁的神效。以茶和萱草的“无力”,烘托出酒对于诗人的重要性,再次强调了诗人试图借酒摆脱忧愁的强烈愿望。尾联:诗人直接表达对酒的高度推崇。“杜康”指代美酒,诗人称酒的神效迅速,只需满满一盏,便能让人舒展眉头,忘却忧愁。这一表述,将诗人对酒能够快速消解忧愁的依赖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忧愁的浓重,以及对摆脱忧愁的急切渴望。在这看似简单的对酒的赞美中,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衰老将至的无奈,又有对当下忧愁心境的极力排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闲游》

下一篇:唐·白居易《醉题沈子明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