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果标南土":奇异的果实标识着南方的土地,
"芳林对北堂":芬芳的树林正对着北面的堂屋。
"素华春漠漠":春天时白色的花朵一片迷蒙,
"丹实夏煌煌":夏天时红色的果实光彩夺目。
"叶捧低垂户":叶子簇拥着低垂在门户旁,
"枝擎重压墙":树枝支撑着被果实重压着靠墙。
"始因风弄色":开始因为风而变幻颜色,
"渐与日争光":渐渐与日光争辉。
"夕讶条悬火":傍晚惊讶枝条上悬挂着如火焰般的果实,
"朝惊树点妆":早晨惊叹树上像是点缀了妆容。
"深于红踯躅":颜色比红踯躅花还要深,
"大校白槟榔":大小比白槟榔大很多。
"星缀连心朵":像星星点缀着连心的花朵,
"珠排耀眼房":像珍珠排列在耀眼的子房。
"紫罗裁衬壳":紫色的罗绸裁剪成外壳,
"白玉裹填瓤":白色的玉石包裹着瓤肉。
"早岁曾闻说":早年就曾听说过,
"今朝始摘尝":如今才开始采摘品尝。
"嚼疑天上味":咀嚼怀疑是天上的美味,
"嗅异世间香":嗅闻觉得是世间少有的香气。
"润胜莲生水":润泽胜过生长在水中的莲花,
"鲜逾橘得霜":鲜美超过经霜的橘子。
"燕支掌中颗":像燕支一样的手中的果实,
"甘露舌头浆":像甘露一样的舌尖的浆液。
"物少尤珍重":物品稀少就尤其珍贵,
"天高苦渺茫":天空高远难以企及。
"已教生暑月":已经生长在炎热的暑月,
"又使阻遐方":又被阻隔在遥远的地方。
"粹液灵难驻":精华的汁液难以留存,
"妍姿嫩易伤":娇美的姿态容易损伤。
"近南光景热":靠近南方气候炎热,
"向北道途长":运往北方路途漫长。
"不得充王赋":不能用来充当王赋,
"无由寄帝乡":无法寄到帝王所在的地方。
"唯君堪掷赠":只有您值得我赠送,
"面白似潘郎":您面白如潘安。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六句,开篇点明荔枝为南方奇果,生长在对着北堂的芳林之中。运用视觉描写,描绘出荔枝在不同季节的状态,春天白花朦胧,夏天红果灿烂,还通过“捧”“擎”等动词,赋予荔枝枝叶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荔枝枝叶低垂、果实沉甸甸压在墙上的形态,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新奇之感与初步的赞美。中间六句,从动态和色彩对比的角度进一步刻画荔枝。写荔枝受风吹动而变换颜色,与日光相映,傍晚像悬挂着火光,早晨似树上装点了妆容,色彩鲜艳夺目。又将荔枝的颜色与红踯躅对比,大小与白槟榔对比,突出其色泽之深与形体之大,体现出诗人对荔枝外形的细致观察和由衷赞叹。末六句中的前四句感叹荔枝生长在炎热的暑月且地处偏远,其精华汁液难以留存,娇美姿态容易受损,流露出对荔枝不易保存和运输的惋惜之情。接着说明荔枝因各种条件限制无法进贡到京城,最后点明此诗是为寄给友人杨八使君,以潘安比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情谊。
上一篇:唐·白居易《出关路》
下一篇:唐·白居易《江楼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