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暑郁未退":闷热的暑气还没有消退,
"凉飙潜已起":凉爽的秋风却暗暗地已经吹起。
"寒温与盛衰":寒冷与温暖、兴盛与衰败,
"遰相为表里":依次互为依存的关系。
# 遰:一作递。
"萧萧秋林下":在秋风萧瑟的树林下,
"一叶忽先委":一片树叶忽然率先飘落。
"勿言微摇落":不要说这只是轻微的飘落,
# 微摇落:一作一叶微。
"摇落从此始":飘零摇落从此便开始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中描绘了在烦暑未退时凉飙已悄然兴起的景象,通过对寒温、盛衰关系的议论,以及萧萧秋林下一叶先落的描述,表达了世间万物盛衰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哲理,以小见大,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描绘出夏秋交替时的气候特点,借这样的自然景象,抒发对季节更替、时光流转的感慨。对比:“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将尚未退去的酷热与悄然兴起的凉风进行对比,突出季节交替的特点。托物寓理:以“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中的落叶为依托,寓含着寒温与盛衰相互依存,微小变化可能引发整体变化的哲理。
3. 分段赏析
《一叶落·烦暑郁未退》首联“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从语言风格来看,简洁质朴却生动地描绘出时节交替的特点。“郁”与“潜”两个字堪称诗眼,“郁”凸显出暑气的浓重和缠绵,“潜”则细腻地刻画出秋风不知不觉兴起的状态。在表达技巧上,运用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暑气未退、秋风悄起的景象,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对季节细微变化的敏锐感触以及内心淡淡的惊喜。颔联“寒温与盛衰,遘相为表里”,此句虽偏向哲理阐述,但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季节变化的景象,引出下文对“一叶落”这一具体现象所蕴含哲理的深入挖掘。从内容主题方面,点明了世间寒温、盛衰相互依存的关系,为诗歌增添了一层理性思考的深度。颈联“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在景物形象塑造上,展现出一幅秋风萧瑟、树林中一片叶子率先飘落的画面。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这片叶子的飘落看似微小,却成为了季节更替、万物变化的先兆。同时,借景抒情,通过这一画面,传达出一种时光流转、自然变迁的感慨。尾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从语言表达来看,质朴中蕴含深意。以劝诫的口吻,强调不要忽视这一片叶子的飘落,因为它预示着更多的凋零即将开始。在内容主题上,进一步深化了诗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引发读者对生命兴衰、事物发展变化的思考,使诗歌的内涵得到升华。
上一篇:唐·白居易《戏醉客》
下一篇:唐·白居易《酬微之夸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