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zhōng
wǎ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gāo
yóu
yǎn
shuǐ
chuāng
mián
zhěn
diàn
qīng
liáng
yuè
tiān
chù
huò
jiǔ
diàn
宿
shí
duō
bàn
diào
chuán
tuì
退
shēn
jiāng
hǎi
yīng
yòng
yōu
guó
cháo
tíng
yǒu
xián
qiě
xiàng
qián
táng
shàng
lěng
yín
xián
zuì
èr
sān
nián

译文

日头渐高我仍然掩着邻水之窗沉眠,此时正值枕席有清凉之意的农历八月天。停泊的客船偶尔挨着可以买酒的小店,住宿的旁边还有钓鱼船的陪伴。我这次离开国都去往江海说明了我的无用,操心国事朝中有的是贤能之才。姑且前往钱塘上任去,随意吟诗悠然小醉过个二三年。

逐句剖析

"日高犹掩水窗眠":日头渐高我仍然掩着邻水之窗沉眠,

# 日高犹掩水窗眠:太阳升得高高,还掩着水窗睡觉。

"枕簟清凉八月天":此时正值枕席有清凉之意的农历八月天。

# 枕簟清凉八月天:八月天气,枕席特别清凉。枕簟:枕席。簟(diàn),供坐卧用的竹席。

"泊处或依沽酒店":停泊的客船偶尔挨着可以买酒的小店,

# 泊处或依沽酒店:有时靠近酒店停泊。泊,停船。沽(gū),卖。

"宿时多伴钓鱼船":住宿的旁边还有钓鱼船的陪伴。

# 宿时多伴钓鱼船:多半是伴着钓鱼船过夜。

"退身江海应无用":我这次离开国都去往江海说明了我的无用,

# 退身江海应无用:离开京城,窜身江海,应是没有什么用了。退居江海,指诗人自请外仕,到杭州刺史事。杭州远离京城,靠近江海,所以诗人说“退居江海”。

"忧国朝廷自有贤":操心国事朝中有的是贤能之才。

# 忧国朝廷自有贤:朝廷上自然还有贤人为国担忧。

"且向钱唐湖上去":姑且前往钱塘上任去,

# 且向钱唐湖上去:暂且前往钱塘湖畔。钱塘湖,西湖的又一名称。

"冷吟闲醉二三年":随意吟诗悠然小醉过个二三年。

# 冷吟闲醉二三年:吟诗醉酒,过上两年三年。冷吟:随意吟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舟中晚起》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长庆二年,为避党争,他自请外任途中写下此诗。诗中,首联借“日高犹掩水窗眠”等句,描绘舟中闲适,烘托轻松心境;颔联以“沽酒店”“钓鱼船”展现旅途随性,暗示远离朝堂纷扰;颈联直抒“退身江海应无用”的无奈,又借“朝廷自有贤”宽慰自己;尾联想象钱塘湖“冷吟闲醉”生活,聊以自慰。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手法,在平实的语言里,将诗人对朝廷的牵挂、仕途不顺的无奈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交织呈现,尽显其复杂心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舟中晚起》由白居易创作于长庆二年(822年)。彼时,白居易任职中书舍人,身处朝廷权力核心,饱受党争纷扰。为躲避激烈的党争,他自请外任,从京城中书舍人一职转任杭州刺史。在赴任途中,他的内心极为复杂,既有远离政治漩涡的轻松,又有对仕途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朝廷的牵挂。为抒发这些丰富情感,他创作了此诗,记录下旅途中如“日高犹掩水窗眠”这般的生活状态,尽显内心思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舟中晚起》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行旅题材。这首诗围绕诗人白居易在赴杭州刺史任途中的见闻与感悟展开。首联描绘舟中高卧的闲适场景,展现出摆脱尘世纷扰的轻松;颔联通过描述泊船依酒店、宿伴钓鱼船,体现旅途随性,以及对远离朝堂生活的接纳;颈联笔锋一转,抒发离开朝廷后,自觉才华抱负难展的失落无奈,以及对朝廷的牵挂,在出世与入世间挣扎;尾联表明前往钱塘湖,设想未来“冷吟闲醉”生活,借此逃避现实、寻求慰藉。全诗借旅途经历,将诗人复杂心境娓娓道来。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歌通过描写“日高”“水窗”“清凉枕簟”“钓鱼船”等自然和生活之景,抒发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及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对比:诗中存在着现实与想象的对比,现实中诗人退身江海,觉得自己无用,而想象中是在钱塘湖“冷吟闲醉二三年”的惬意生活,通过这种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用旅途的闲适生活与朝廷的政治斗争相对比,展示了诗人对远离政治旋涡的轻松之感,以及内心深处对朝廷的复杂情感。白描:整首诗多处运用了白描手法,如“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用简洁朴素的语言,不加过多修饰地描绘出诗人舟中的生活场景和旅途所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氛围。想象:“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诗人此时正处于舟中旅途,却已在脑海中勾勒出未来在钱塘湖的生活画面,想象自己在那里不问世事,以清冷吟诗、悠闲醉酒的状态度过两三年时光,这是对尚未发生的生活情景的想象,借此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许和自我宽慰,在想象中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安宁。直抒胸臆:“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诗人直接抒发内心的无奈与失落,以及对朝廷的复杂情感,展现出其在出世与入世间的挣扎。

3. 分段赏析

首联:“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此联描绘出诗人在舟中高卧的悠然场景。“日高犹掩水窗眠”,点明时间已至日高,诗人却仍在掩着水窗的舟中酣睡,“犹”字强化了这份闲适慵懒。“枕簟清凉八月天”从触觉角度渲染,八月的天气,枕席清凉,为诗人营造出惬意睡眠氛围。这两句从视觉与触觉出发,寥寥数语勾勒出诗人于舟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奠定了全诗闲适的情感基调,尽显其暂时摆脱京城繁杂事务的轻松心境,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在这惬意背后,或许潜藏着对过往忙碌生活的一种逃避与放松。颔联:“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承接首联,继续叙写舟行途中的经历。“泊处或依沽酒店”,船只停靠时,有时紧邻卖酒的店铺,暗示诗人旅途中对酒的喜爱,借酒或是消愁,或是增添旅途乐趣,为画面增添了生活烟火气。“宿时多伴钓鱼船”,夜晚住宿常与钓鱼船相伴,钓鱼船象征着远离喧嚣、宁静悠然的生活方式。此联通过对停泊与住宿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出诗人旅途的随性自在,在漂泊中融入市井与自然,侧面反映出诗人对远离朝堂纷扰生活的欣然接纳,同时也流露出在这份悠闲中,因远离政治中心而产生的些许无所适从之感。颈联:“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笔锋一转,从旅途实景转向内心感慨。“退身江海应无用”,诗人离开朝廷、退隐江湖,自觉才华与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深深的失落与无奈,曾经的报国之志在现实面前碰壁,对自身处境产生怀疑。“忧国朝廷自有贤”看似豁达,认为朝廷有贤能之士为国分忧,实则饱含无奈。这两句深刻体现了诗人在出世与入世间的挣扎,一方面牵挂朝廷,难以割舍对国家的责任;另一方面,面对现实的无力,只能以这种自我宽慰的方式聊以解嘲,复杂深沉的情感尽显其中。尾联:“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明确诗人未来的打算。“且向钱唐湖上去”,表明将前往钱塘湖开启新生活。“冷吟闲醉二三年”具体描绘对钱塘湖生活的设想,打算在那里清冷吟诗、悠闲醉酒度过时光。这是诗人经历内心挣扎后,选择暂时逃避现实、享受闲适生活的方式。“冷吟闲醉”既展现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也体现其试图借此排解内心忧愁、寻求心灵慰藉的心理,看似洒脱的语句背后,实则隐藏着淡淡的惆怅与不甘,给全诗留下余韵悠长的情感回味。

4. 作品点评

《舟中晚起》是白居易七言律诗中的佳作,尽显其文学造诣与情感深度。开篇以白描勾勒“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的舟中高卧之景,质朴生动。颔联借“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的旅途细节,不着痕迹地暗示心境转变。颈联直抒“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的复杂挣扎,尾联以“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的想象之景虚实相生,韵味悠长。情感表达上,诗中既有远离朝堂的轻松,又有壮志难酬的苦闷,更有对朝廷的眷恋,层层递进,于平淡中尽显深沉。虽无千古名句,却凭浑然天成的整体感,生动展现特定时期白居易的内心世界,反映中唐文人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情感抉择,为研究其精神风貌提供珍贵样本,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解写舟中晚起。佳处在起句自听,三四承写,次句乃别自抽手轻衬七字,此为唐人佳笔。后解写舟中晚起之故。唐人有如此五六,却不是用力语,只为引出“湖上去”三字也。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前四句即目之景,皆“退身”“无用”实事也。第六句忽接云“忧国朝廷自有贤”,此岂无意于国,悻倖然漫诿之他人者?既不用,乞身远出,系心不忘,触境生感,不觉冲口而出,既而思之,无可如何,且唯冷吟闲醉而已。命意深厚,直与杜甫同调,非刘禹锡辈轻薄者所及。

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

下一篇:唐·白居易《自叹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