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zāi
zhú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uǒ
shì
mén
qiū
cǎo
shēng
xìng
zhǒng
zhú
bǎi
jīng
jiàn
shàng
shān
zhōng
qíng
yǒu
shí
gōng
shì
xiá
jìn
rào
lán
xíng
yán
gēn
wèi
yán
yīn
wèi
chéng
jué
tíng
nèi
shāo
shāo
yǒu
qīng
zuì
ài
jìn
chuāng
qiū
fēng
zhī
yǒu
shēng

译文

被降级到小地方做事心情不好,关起门来与人交往很少,院子里的野草都长起来了。用什么来使自己热爱山野的情绪释放呢,于是栽下百来棵竹子。看见这来源于大自然的色彩,就回忆起大山之中的悠闲心怀。有时候在公事之余,整天地在竹园内散步。不要说这些竹子的的根还没有稳固,不要说它们的竹荫还没有形成。但是站在这个院子里,已经有了一些竹子的清凉感觉。最喜爱在窗下临窗而卧,听秋风吹过竹枝声音。

逐句剖析

"佐邑意不适":被降级到小地方做事心情不好,

"闭门秋草生":关起门来与人交往很少,院子里的野草都长起来了。

"何以娱野性":用什么来使自己热爱山野的情绪释放呢,

"种竹百余茎":于是栽下百来棵竹子。

"见此溪上色":看见这来源于大自然的色彩,

"忆得山中情":就回忆起大山之中的悠闲心怀。

"有时公事暇":有时候在公事之余,

"尽日绕栏行":整天地在竹园内散步。

"勿言根未固":不要说这些竹子的的根还没有稳固,

"勿言阴未成":不要说它们的竹荫还没有形成。

"已觉庭宇内":但是站在这个院子里,

"稍稍有余清":已经有了一些竹子的清凉感觉。

"最爱近窗卧":最喜爱在窗下临窗而卧,

"秋风枝有声":听秋风吹过竹枝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栽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开篇“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点明诗人因在地方上担任辅佐官职而心情不佳,闭门独处,院中秋草丛生,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阑行。”则写出诗人为了排解内心的不适,栽种了百余茎竹子。看到竹子的溪上之色,不禁忆起山中之情,勾起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在公事闲暇之时,诗人会整日绕着竹栏行走,可见其对新栽竹子的喜爱。“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稍稍有余清”,诗人认为不要嫌弃竹子根还未稳固、树荫尚未形成,它们已让庭院有了些许清幽之气。最后“最爱近窗卧,秋风枝有声”,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最喜爱在窗下卧躺,聆听秋风中竹子的声响,享受那份宁静与惬意。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通过描写新栽竹及自己与竹相关的行为和感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官场失意后的自我排遣之情,体现了白居易闲适诗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佐邑意不适”直接表明自己在地方任职时心情并不舒畅,直白地传达出内心的郁闷。

2. 分段赏析

《新栽竹》以诗人在地方为官心情郁闷开篇,“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这四句诗点明了创作背景和缘由。“佐邑意不适”直白地写出诗人在地方担任佐官时内心的郁闷与不满,这种情绪使他常常闭门不出,导致庭院中“闭门秋草生”,秋草肆意生长,尽显荒芜冷落之态,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面对这样的心境,诗人思索“何以娱野性”,即如何才能让自己热爱自然的本性得到愉悦。最终,他选择“种竹百余茎”,通过种植竹子来寻找心灵的慰藉。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正直,诗人种竹的举动也暗示了他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向往。“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这四句承接上文,描述了竹子引发的诗人情感和行为。“见此溪上色”中的“溪上色”指的是新栽在溪边的竹子所呈现出的色泽与姿态,清新而自然。看到这些竹子,诗人不禁“忆得山中情”,回忆起曾经在山中的生活,那里或许更加宁静、自由,与官场的不如意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竹子成为了诗人回忆往昔美好时光的触发点。而“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当公事闲暇时,他会整日围绕着种竹的栏杆徘徊,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享受与竹子相伴的时光,足见竹子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稍稍有余清。”这四句体现了诗人对新栽竹子的态度和感受。诗人劝慰自己“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不要嫌弃竹子此时根部尚未稳固,树荫也没有形成。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对新生命的包容和耐心,也暗示着他对未来的期许,相信竹子会茁壮成长。事实上,诗人已经“已觉庭宇内,稍稍有余清”,察觉到庭院中因为有了竹子,渐渐有了一丝清幽的气息。这种清幽不仅是环境上的变化,更是诗人内心感受的体现,说明竹子已经开始对他的心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在官场的纷扰中寻得了一份宁静。“最爱近窗卧,秋风枝有声。”这是诗歌的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极致喜爱。“最爱近窗卧”表明诗人最钟情的事情是靠近窗户躺下,而这样做的原因便是可以更好地感受竹子。“秋风枝有声”描绘了在秋风中,竹子的枝叶发出声响的画面。诗人在这美妙的声音中,获得了极大的享受和满足,这种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让他陶醉其中。这两句诗以景结情,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推向了高潮,同时也使整首诗在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中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重酬钱员外》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新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