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tí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ù
绿
wǎn
yīn
chí
liáng
zhāo
qīng
lián
kāi
yǒu
jiā
fán
shēng
wéi
xián
jìng
qiè
yōu
qíng
bìng
jià
shí
shí
tíng
míng
zhāo
huán
shì
méng

译文

绿树在傍晚时浓荫聚合,池塘在清晨时凉爽,空气清新。莲花盛开有着美好的颜色,仙鹤鸣叫,发出超凡脱俗的声音。只有在这闲静孤寂的环境里,才让我幽独的心情感到惬意。请了十五天的病假,其中有十天都卧躺在这个亭子里。明天官吏会来叫我起身,我又要回去处理百姓的事务了。

逐句剖析

"树绿晚阴合":绿树在傍晚时浓荫聚合,

# 树:一作远。

"池凉朝气清":池塘在清晨时凉爽,空气清新。

"莲开有佳色":莲花盛开有着美好的颜色,

"鹤唳无凡声":仙鹤鸣叫,发出超凡脱俗的声音。

"唯此闲寂境":只有在这闲静孤寂的环境里,

"惬我幽独情":才让我幽独的心情感到惬意。

"病假十五日":请了十五天的病假,

"十日卧兹亭":其中有十天都卧躺在这个亭子里。

"明朝吏呼起":明天官吏会来叫我起身,

"还复视黎甿":我又要回去处理百姓的事务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亭卧》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为写景抒情之作,先绘北亭傍晚绿树浓荫、清晨池塘清凉,莲花佳色、鹤声不凡之景,接着直抒对闲寂境的喜爱和幽独情,再述病假十日卧于亭,最后写明日将复理百姓事务。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手法,语言质朴自然,反映白居易为官时生活与心境,展现其对自然热爱和百姓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树绿晚阴合,池凉朝气清。莲开有佳色,鹤唳无凡声”,通过描写北亭周围绿树、池塘、莲花、仙鹤等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抒发了自己对这种环境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之情。直抒胸臆:“唯此闲寂境,惬我幽独情”直接表达了自己对闲寂环境的满足和对幽独之情的惬意,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对比:将在北亭卧躺的闲适生活(“病假十五日,十日卧兹亭”)与即将回归公务(“明朝吏呼起,还复视黎氓”)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留恋和对自身职责的重视,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2. 分段赏析

“树绿晚阴合,池凉朝气清。莲开有佳色,鹤唳无凡声”:首段描绘北亭的环境景色。“树绿晚阴合”写出傍晚时分绿树浓荫聚合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之感;“池凉朝气清”描绘清晨池塘凉爽,空气清新,让人感到舒适。“莲开有佳色”展现了莲花盛开时的美丽色彩,“鹤唳无凡声”则突出了仙鹤鸣叫声音的不凡,营造出一种清幽高雅的氛围,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唯此闲寂境,惬我幽独情”:此句为过渡句,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只有在这闲静孤寂的环境中,才能让自己幽独的心情感到惬意,点明了自己对北亭环境的喜爱和内心的感受。“病假十五日,十日卧兹亭”:这一句叙述自己病假期间的生活,在十五天的病假里,有十天都在北亭卧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在北亭享受闲适生活的状态。“明朝吏呼起,还复视黎氓”:尾句写自己即将回归公务,明天官吏就会来叫自己起身,又要回去处理百姓事务了。“还复视黎氓”体现了他对百姓的责任感,同时也流露出对即将结束的闲适生活的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

下一篇:唐·白居易《相和歌辞·反白头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