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家宅":今日来到元家的宅院,
"樱桃发几枝":樱桃树抽出了几枝新芽。
"稀稠与颜色":枝叶的稀疏与浓密,花朵的颜色深浅,
"一似去年时":都和去年此时一模一样。
"失却东园主":只是如今已没有了东园的主人,
"春风可得知":春风啊,可曾知晓这份变迁。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介绍了对元家宅中樱桃树的细致观察与今昔对比,体现了诗人因物在人去而生的怅惘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稀稠与颜色,一似去年时”一句,明确将今年樱桃树的生长状态与去年对比,枝叶的疏密、色泽的深浅竟与去年无异,可见樱桃树的生机未改、岁月未辍。但这种“依旧”恰恰反衬出“人”的变化:去年此时,或许东园主还在宅中照料樱桃树;今年此时,主人已不在。树的“不变”与人的“已去”形成强烈对照,更显物在人空的失落。
3. 分段赏析
首句“今日元家宅,樱桃发几枝”以平实之语开篇,点明时间(“今日”)与地点(“元家宅”),用“发几枝”的疑问句式,自然引出对樱桃树的关注。诗人站在元家宅院内,望着樱桃树抽出的新枝,以问句开篇,暗含对旧主不在场的微妙留意。次句“稀稠与颜色,一似去年时”承接上文,具体描写樱桃树的形态:“稀稠”指枝叶的疏密,“颜色”指枝叶或花朵的色泽。诗人细致观察到,今年樱桃树的枝叶疏密、颜色深浅,竟与去年无异。这一细节既突出樱桃树的生机未改,又隐含“物虽依旧”的感慨——环境未变,而人事已非。后两句“失却东园主,春风可得知”笔锋一转,由景及情。“东园主”应指元家的主人(可能是诗人旧友或熟识之人),如今“失却”二字,点明主人已不在的事实。诗人以“春风可得知”的设问作结,将春风拟人化:春风年年吹绿樱桃树,可它是否能感知到旧主的离去?看似无理的追问,实则以春风的无知反衬人心的有情——物虽如旧,陪伴的人却已不在,这份孤独与失落,尽在问句中。
上一篇:唐·白居易《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
下一篇:唐·白居易《赠苏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