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n
zuò
kàn
shū
zhū
shào
ni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ǎng
hán
fēng
tíng
luò
qiū
guǒ
chuāng
jiān
yǒu
xián
sǒu
jìn
kàn
shū
zuò
shū
zhōng
jiàn
wǎng
shì
zhī
huò
duō
zhōng
hòu
wáng
xiān
duò
quàn
jūn
shǎo
gān
míng
míng
wéi
shēn
suǒ
quàn
jūn
shǎo
qiú
shì
fén
shēn
huǒ
xīn
zhī
jiǔ
dào
suǒ
què
luó
mén
néng

译文

雨水浸湿石阶,荒草蔓生寒意浓,秋风吹过庭院,果实纷纷坠落。窗边有位闲散老人,整日静坐读书。书中记载前代旧事,清晰揭示福祸因果。贪得无厌终招大祸,急于求成必先倾覆。劝你莫追虚名,名誉是禁锢自身的枷锁。劝你少逐私利,利益是焚烧生命的烈火。这些道理我早已悟透,我的选择从无不可。因此即便门庭冷落如雀罗,也不会感到寂寞。

逐句剖析

"雨砌长寒芜":雨水浸湿石阶,荒草蔓生寒意浓,

# 芜:草长得杂乱的样子。,砌:台阶。

"风庭落秋果":秋风吹过庭院,果实纷纷坠落。

# 风庭:风吹的庭院。

"窗间有闲叟":窗边有位闲散老人,

# 叟:年老的男人。,闲:闲适。

"尽日看书坐":整日静坐读书。

"书中见往事":书中记载前代旧事,

"历历知福祸":清晰揭示福祸因果。

"多取终厚亡":贪得无厌终招大祸,

# 厚亡:即深重的灾祸。

"疾驱必先堕":急于求成必先倾覆。

# 疾驱:快速驱赶车马。

"劝君少干名":劝你莫追虚名,

# 干名:追求名声、名誉。

"名为锢身锁":名誉是禁锢自身的枷锁。

# 锢:禁锢。

"劝君少求利":劝你少逐私利,

"利是焚身火":利益是焚烧生命的烈火。

"我心知已久":这些道理我早已悟透,

"吾道无不可":我的选择从无不可。

# 无不可:没有不切合的。,吾道:此指自己总结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所以雀罗门":因此即便门庭冷落如雀罗,

# 雀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罗,捕鸟的网。

"不能寂寞我":也不会感到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五言古诗。前四句描绘秋日庭院萧瑟之景与窗下读书的老者形象;中间部分借书中感悟劝诫年轻人勿逐名利,以“锢身锁”“焚身火”等比喻警示贪欲之害;末四句以自述淡泊心境收束。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说理透彻,体现了白居易晚年“中隐”哲学与达观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晚年退居洛阳时期创作的一首诗,也是诗人晚年读书有感而发之作。白居易经历宦海沉浮后,诗人逐渐转向闲适生活,主张“独善其身”。诗中“闲叟”形象与其《效陶潜体诗》中“日高睡足犹慵起”的闲居状态一致,劝诫内容亦与《狂言示诸侄》等家风诗一脉相承,反映了他对子侄后辈的殷切期望及对世俗名利的彻底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劝诫诗。全诗以秋日闲坐读书为场景,前四句通过“雨砌寒芜”“风庭秋果”等意象勾勒萧瑟环境,刻画“闲叟”静读形象;中八句借书中往事揭示福祸因果,以“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等警句劝诫青年淡泊名利;末四句以“吾道无不可”表明超然心境。全诗将读书体悟与家风训诫结合,语言直白却富含哲理,展现了白居易晚年淡泊自守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比喻:“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把“名”比作禁锢自身的枷锁,把“利”比作焚烧自身的烈火,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名利对人的束缚和危害,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3. 分段赏析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前四句以秋景起兴,“雨砌寒芜”的冷寂与“风庭落果”的萧索,营造出孤清氛围;“闲叟”形象既是诗人自喻,亦为劝诫主体,通过“尽日看书坐”的静态描写,暗示阅读与思考对人生的指引作用。中八句由景入理,“历历知福祸”总结书中智慧,以“多取”“疾驱”的反面例证,引出对名利的批判。后四句以“劝君”领起,用锁与火的比喻直指名利之害,语言犀利如箴言,体现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末四句“吾道无不可”收束全诗,以自述口吻表明对淡泊之道的坚守;“雀罗门”化用《史记》典故,以门庭冷落反衬内心的丰盈,完成从训诫到自证的升华。

4. 作品点评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以秋日读书为引,将生活琐景升华为人生哲理的探讨,语言质朴而思想深刻。“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以浅近比喻道破世俗枷锁,语言直白却发人深省,兼具形象性与警示性,体现了白居易晚年诗风由讽喻向闲适的转变。全诗结构疏朗,说理与写景交融,结尾“雀罗门”的自嘲更显诗人晚年历经宦海后的通透心境,是白居易“中隐”思想的诗意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新涧亭》

下一篇:唐·白居易《三谣·蟠木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