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bié
chéng
xiù
cái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óng
mén
diǎn
é
huí
què
yuán
duō
duō
cái
pín
nián
nán
chū
chóu
suǒ
xiāng
xīn
chè
kāi
gèng
yóu
jīng
guó
qiě
zuì
xiāng
lái
xián
chǔ
diào
xiāo
xiāng
nòng
wèi
yīn
qín
sòng
bēi

译文

五次应试都像鲤鱼跃龙门般失败而回,你却凭借多才多艺仍受人认可。穷困像泥泞困住旅途,让人难以挣脱,乡愁像锁链锁住心意,无法解开。何必再去京城求取功名,如暂且投身醉乡暂且忘却烦忧。请弹奏吴地的弦乐、楚地的曲调、潇湘的乐曲,为我情意恳切地送上一杯送别酒。

逐句剖析

"五度龙门点额回":五次应试都像鲤鱼跃龙门般失败而回,

"却缘多艺复多才":你却凭借多才多艺仍受人认可。

"贫泥客路黏难出":穷困像泥泞困住旅途,让人难以挣脱,

"愁锁乡心掣不开":乡愁像锁链锁住心意,无法解开。

"何必更游京国去":何必再去京城求取功名,

"不如且入醉乡来":如暂且投身醉乡暂且忘却烦忧。

"吴弦楚调潇湘弄":请弹奏吴地的弦乐、楚地的曲调、潇湘的乐曲,

"为我殷勤送一杯":为我情意恳切地送上一杯送别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别程秀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律诗,首联以“龙门点额”典写程秀才五次应试失利,又赞其多才多艺。一抑一扬,含对其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对世俗的隐讽。颔联以“贫泥黏路”“愁锁乡心”为喻,写其困于生计、难解乡愁,对仗工整,将愁苦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满含共情。颈联劝友人不必再赴京城,不如暂入醉乡。看似消极,实则藏对世路艰难的愤懑,是困境中的相互慰藉。尾联借吴楚潇湘乐曲与送别酒收束,既写离别场景,又暗合友人漂泊经历,以乐声酒香寄寓不舍与同销愁绪的默契,余韵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与程秀才醉别时的情景,体现了程秀才科举挫败、漂泊困顿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劝慰,也折射出中唐士人面对科举与宦海浮沉的精神状态。

2. 分段赏析

“五度龙门点额回,却缘多艺复多才”:以“龙门点额”的典故暗喻程秀才五次科举失利的坎坷经历,“五度”凸显其求仕之路的艰辛与执着。后句转而赞扬程秀才多才多艺,在失意中彰显其才华,为下文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埋下伏笔。​“贫泥客路黏难出,愁锁乡心掣不开”:通过“贫泥客路”“愁锁乡心”等意象,生动描绘出程秀才在羁旅途中的困顿处境。“黏难出”形象地写出贫困对其漂泊之路的束缚,“掣不开”则深刻表现出乡愁的沉重难解,将羁旅的艰辛与内心的愁苦具象化。​“何必更游京国去,不如且入醉乡来”:以“不如且入醉乡来”直抒胸臆,表达了以酒消愁的旷达态度。这既是对友人不必再执着于功名的劝慰,也暗含着诗人历经世事沧桑后的一种处世感悟,于旷达中透着对现实的无奈。​“吴弦楚调潇湘弄,为我殷勤送一杯”:“吴弦楚调潇湘弄”巧妙融入地域音乐元素,既呼应了程秀才擅奏《潇湘曲》的琴艺,又为离别场景增添了浓郁的文化韵味。“殷勤送一杯”则将送别时的不舍与关切融入举杯的动作中,在平易的语言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疏离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闻歌者唱微之诗》

下一篇:唐·白居易《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