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xīng
shǒu
·
·
xiǎo
tíng
yǒu
yuè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xiǎo
tíng
yǒu
yuè
xiǎo
yuàn
yǒu
huā
lián
hǎo
fēng
jǐng
jiě
xián
pín
jiā
líng
jiǎo
zhí
shēng
huáng
ér
hóng
xiāo
xìn
shǒu
xiāo
suí
cūn
shè
shěn
zhǔ
rén
kuā
dàn
wèn
zài
zhōng
duō
gào
jiāng
guī
zhǔ
chēng
wèi
xié
qǐng
shāo
shēn
zhuó
yuàn
jiàn
zhū
yán
tuó
zhī
zhǔ
hòu
fēn
shù
suí
kǒu
jiā
táng
shàng
zhú
wèi
bǐng
zuò
zhōng
guān
é
zuǒ
duǎn
hóng
xiù
yòu
mìng
xiǎo
qīng
é
cháng
guì
xiè
guì
péng
mén
láo
jiàn
guò
sàn
yǒu
xīng
zuì
yín
é
tiān
ér
shuí
nài
liú
líng

译文

小庭院里也有明月,小院子里也有鲜花。可爱的美好风景,不嫌弃我这贫寒之家。菱角手持笙簧演奏,谷儿弹奏着琵琶。红绡随手起舞,紫绡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乡村的歌曲和祭祀的舞蹈,客人微笑,主人夸赞。只问玩得快乐与否,哪里在于乐器的多少呢?客人说天色已晚要回去,主人说太阳还没西斜。请客人再尽情多喝些酒,希望看到大家脸红微醺。客人知道主人心意深厚,便随着主人的劝酒声,频频举杯多饮。堂上还没点起蜡烛,座中的客人已醉态毕现。时而向左看看身着短衣红袖的歌女,时而向右吩咐年轻的侍女。让她们长跪着感谢贵客,有劳您到这简陋的家中。客人散去后仍余兴未消,醉倒在地独自吟诗。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像刘伶一样洒脱,谁又能把我怎样。

逐句剖析

"小庭亦有月":小庭院里也有明月,

"小院亦有花":小院子里也有鲜花。

"可怜好风景":可爱的美好风景,

"不解嫌贫家":不嫌弃我这贫寒之家。

"菱角执笙簧":菱角手持笙簧演奏,

"谷儿抹琵琶":谷儿弹奏着琵琶。

"红绡信手舞":红绡随手起舞,

"紫绡随意歌":紫绡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

# 紫:菱、谷、紫、红,皆小臧获名也。

"村歌与社舞":乡村的歌曲和祭祀的舞蹈,

"客哂主人夸":客人微笑,主人夸赞。

"但问乐不乐":只问玩得快乐与否,

"岂在钟鼓多":哪里在于乐器的多少呢?

"客告暮将归":客人说天色已晚要回去,

"主称日未斜":主人说太阳还没西斜。

"请客稍深酌":请客人再尽情多喝些酒,

"愿见朱颜酡":希望看到大家脸红微醺。

"客知主意厚":客人知道主人心意深厚,

"分数随口加":便随着主人的劝酒声,频频举杯多饮。

# 口:一作“后”。

"堂上烛未秉":堂上还没点起蜡烛,

"座中冠已峨":座中的客人已醉态毕现。

"左顾短红袖":时而向左看看身着短衣红袖的歌女,

"右命小青娥":时而向右吩咐年轻的侍女。

"长跪谢贵客":让她们长跪着感谢贵客,

"蓬门劳见过":有劳您到这简陋的家中。

"客散有余兴":客人散去后仍余兴未消,

"醉卧独吟哦":醉倒在地独自吟诗。

"幕天而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

"谁奈刘伶何":像刘伶一样洒脱,谁又能把我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兴五首(其五・小庭亦有月)》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彼时,诗人生活相对安稳,有闲情观察日常。诗开篇呈现小庭有月、小院有花之景,即便家境普通,风景也未嫌弃,尽显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喜爱。通过想象家中歌伎奏乐歌舞,展现悠然闲适。后以“勿言春度芳菲尽”等语,劝人莫因春光逝去而遗憾,不应只追繁华。借王子猷、陶渊明等典故,嘲笑他们的执着与叹息,表明自己追求平静,认为无需远寻,小庭即可让内心纯净超脱。诗人借描绘自家小院中虽贫却美好的景致,以及主客宴饮作乐的场景,展现出不慕富贵奢华,安于平淡生活并享受其中乐趣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借景抒情、用典巧妙,表达了诗人安于平凡、超脱世俗,在寻常生活中追寻精神自足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隐几自怡悦,对酒不能歌”等句,描绘了庭院中的明月、鲜花等景色,营造出静谧、闲适的氛围,借这些景象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安于闲适生活的情感。对比:“勿言春度芳菲尽,明朝却待入华园。”诗人将自家小庭小院的花与华园的花进行对比,以华园的繁花似锦衬托出小庭之花虽平凡却也能带来怡悦之情,突出了诗人对眼前平凡生活与景色的满足,不以物多为贵,而以适意为本的心境。直抒胸臆:“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富足和尊贵的看法,认为内心满足就是富有,身体闲适就是尊贵,直白地展现了其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使诗歌的主旨得以鲜明地呈现。用典:诗中的“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化用了《孟子・离娄上》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借古之贤士在沧浪水中濯缨以自洁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在这一方小庭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超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对酒不能歌”:诗人开篇便以“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描绘出一幅质朴却温馨的画面,点明自己虽居于普通的小院,却也能拥有明月相伴、繁花簇拥的景致。“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赋予风景以人情味,仿佛它们并不因诗人的平凡家境而嫌弃,反而自在装点着小院,流露出诗人对这方小天地的喜爱与自得。接着,诗人展开想象,“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虚拟出家中歌伎演奏、舞蹈、歌唱的热闹场景,菱角、谷儿、红绡、紫绡这些名字增添了画面的鲜活感。“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进一步描述自己在这热闹氛围中与歌伎们互动,以及对贵客来访的感谢,尽显生活的悠然闲适。“客散有余兴,醉卧独吟哦。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客人散去后,诗人余兴未尽,醉卧在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自比刘伶,那种洒脱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隐几自怡悦,对酒不能歌”,回到现实,诗人靠着小桌,沉浸在自足的愉悦中,饮酒却无需高歌,悠然自得的心境表露无遗。此部分通过虚实结合,从庭院实景到想象中的热闹,再回归自我怡悦,展现出诗人安于平凡生活的自在。“勿言春度芳菲尽”至“兹焉可濯缨”:“勿言春度芳菲尽,明朝却待入华园”,诗人劝诫人们不要因春天逝去、芳菲落尽而遗憾,明日还可前往繁华的花园寻春,实则以这种豁达之语暗示无需羡慕外界的繁华,自家小庭也有美好。“豪狂足年少,忧郁妨大和”,从人生态度出发,认为豪狂是年轻人的特点,而忧郁会妨害身心和谐,体现出诗人对平和心境的追求。“况吾头上发,衰白不待搓。区区里巷间,何用多虚论”,感慨自己头发已衰白,在这平凡的里巷生活中,无需过多不切实际的言论,凸显出回归生活本质的淡然。“却笑王子猷,胡为问梅花”,借王子猷雪夜访戴、问梅的典故,嘲笑其过于执着于外在形式,而自己更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我有心中乐,君无外事忙。路随平处好,人向静中忙”,将自己内心的快乐与他人为外事奔忙对比,表明自己追求平静生活的态度。“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描绘出一幅清幽的画面,团扇不摇自有风,翠竹、白苎在微风中不受暑热侵扰,营造出宁静、凉爽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月终无盈亏,花亦无开谢。草木有常性,岂因秋遂衰”,从自然现象上升到哲理层面,想象月无盈亏、花无开谢、草木不因秋而衰的永恒状态,表达对超越尘世变化、追求内心永恒宁静的向往。“却笑陶彭泽,无酒空自嗟”,再次用典,对陶渊明无酒而叹息表示不解,认为不应让外物过多影响内心的快乐。“吾观天壤间,何乐不可为。上有日月照,下有山水嬉。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诗人放眼天地,觉得世间乐趣众多,自家小庭有日月照耀、有山水可赏,不必像古人去沧浪之水濯缨,在这里就能保持内心纯净超脱,点明在平凡生活中亦能寻得精神寄托,实现自我超越的主旨。这部分借典故、对比、景与理结合,层层递进地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世言白乐天侍儿,唯小蛮、樊素二人。予读集中《小庭亦有月》一篇云:“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自注:“菱、谷、紫、红皆小臧获名。”若然,则红、紫二绡亦女奴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自题》

下一篇:唐·白居易《奉和思黯相公雨后林园四韵见示》

猜你喜欢